1、●一窑烧得几百砖,一娘养的不一般
2、●一娘生九等
3、●一林竹子有深浅
4、●十个指头没有一个般齐
5、●什么树开什么花,什么藤结什么瓜
6、●荷花出水有高低
7、●不是每一根弯曲的树枝都能做弓(伊朗)
8、●一个和尚本经,一个将军一个令
9、●喇叭是铜,锅是铁
10、●酒越陈越好,水越新越佳(布莱克)
11、●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12、●人有十不同,花有十样红
13、●指头是同日同时生的,但它们全不一样(维吾尔族)
14、●一家门口一个天
15、●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16、●人心不同如其面
17、●雁归湖滨,鸡落草棚
18、●什么驴拉什么磨,什么人使什么家伙
19、●一树果子有酸甜
20、●一样树开百样花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22、●从同一朵花中,蜜蜂吸蜜蛇吸毒(亚美尼亚)
23、●十个人十个群
24、●千人千面,百人百姓
25、●鸡寒上树,鸭寒下水
26、●天下有百姓,百姓有百性
27、●牛饮水而生乳,蛇吸水而产毒汁(英国)
2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29、●一样米养出百样人
30、●一个人的佳肴,可能另一个人的毒药(意大利)
31、指的是再好的草地也会养出瘦马
32、●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非洲)
33、子曰:有教无类,说明学生是有差别的,要因材施教。
34、●隔条坳,不同道;隔条江,不同腔
35、●千人千品,万人万相
36、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3、第④段中加点的“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4、第⑦段中加点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2分)5、请你仿照第三段的事例,再写一例,要求合乎作者观点,简洁流畅。(3分)答案:1、A2、事例论证论证了“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观点。3、⑴外部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材,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⑵自身先天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4、外部条件,或成长的环境;没有成材的人,或平庸的人。5、要求:文从字顺,扣住作者观点即可。
37、●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
38、●一龙九种,种种各别
39、●人心自不同,花有别样红
40、●同性之间比异性之间存在着更大的差别(伊薇·唐普顿·伯内特)
41、●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42、●多好的草地有瘦马
43、●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风
44、●十家锅灶九不同
45、●各家各法,各庙各菩萨
46、●树大有枯枝
47、●三个树杈还有高低
48、●五个指头五兄弟,高矮胖瘦各不同(波斯)
49、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失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③古希腊的德摩斯梯尼,小时候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苦中坚持写作,终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例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七岁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2.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四个事例进行论证?3.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4.第⑦段中的“草地”比喻,“瘦马”比喻。5.阅读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请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谈谈你是如何“利用”或“弥补”原有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