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名句分类
1、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3、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
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5、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6、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7、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8、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9、注:文章做到最好,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妙的地方,只是表达得恰到好处而已;人品修炼到最高,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回归自己的天然本性而已。真诚少套路,怎么都对。
10、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11、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13、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14、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15、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6、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7、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1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19、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20、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21、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22、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23、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24、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25、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26、解仇怒箴:法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年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事从宽,其福自厚。
27、《菜根谭》不啻为一本教导古之君子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荟萃儒、道、释三者思想为警句格言,以期达到垂范之效。由此书可窥见我国传统教育中树人立人历来重道德教化之一斑。这种教化无疑影响了数千年中国文人士大夫的主流思想意识。但同时这种三教融合的教化,似乎也并非十全十美。
2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29、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0、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概论》
菜根谭名句分类
31、誉望一损,远近滋疑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2、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33、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34、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35、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36、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
3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38、小仁者,大仁之贼。
39、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4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41、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42、责己厚而责人薄耳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43、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4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45、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6、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47、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48、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49、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50、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51、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52、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5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54、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55、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56、还可以,《菜根谭全集》是海潮出版社于2008年4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洪应明。
57、《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以及作者的生活体验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的格言警句文辞秀美,对仗工整,短小精悍,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该书自问世以来。广传于民间拜远播海外。
58、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59、首先,影响中国人甚深的三教思想,虽然在时间的长河里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但却仍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最高理想、奉劝世人行中庸之道、持忧患意识;道家主张无为、不争;释家劝诫人们慈悲,忏罪,明心见性等等理念是主流。但是总那么一些不和谐音,让人无所适从。比如:现实的境况中,究竟是要“舍生取义”?还是“明哲保身”?这是个问题。可见人们在同时吸收三教之长的时候,并非那么圆融无碍,往往会出现一些混乱,就像一个人吃得太多太杂,总会有些消化不良。传统思想虽精深,亦驳杂,历来的文人士大夫虽然同是受传统熏习,行状却大有不同,由此可见即使是古人留下的精粹也是要经过再次择捡的。君子们能在几千年思想的光辉中有所取舍,圆融无碍的找到自己的道,实属不易。
60、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菜根谭名句分类
61、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62、文章开宗明义,君子应当“栖守道德”,即使“寂寞一时”,也是值得坚守的。由此可见道标是为君子而设立的。君子会“寂寞一时”,显然世人并非个个君子,相反还有很多“依阿权势者”,以至于使君子“寂寞一时”。道德教化往往只重视最高标准,强调君子以道德自律;而不太关注底线,不太注重对恶的强制约束。
63、解析: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64、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65、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66、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67、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68、天道忌巧,谦退不争,不伎不求。
69、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70、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71、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72、其次、在这些教化君子的只字片语中,处处显露着“君子”这种理想人格之外的另外的人性:贪婪者、追名逐利者、依阿权势者、曲谨练达者、肥甘丧节者、骄矜者、我见害心聪明障道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圣贤书唯教导君子不可同流合污,自堕清白。而这些君子的反面教材,往往仅是以自食因果了结。比如:
73、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74、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75、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76、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77、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78、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79、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80、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81、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82、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也。然须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大颠曰:“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83、单从这本书看来,太重教化,太重精神追求。可是君子的敌人,至少是反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是君子在成圣之前也是有精神之外的需求的,也是不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的。除了理性主义,我们应当树立更加务实的传统,应当关注地面上的事情,关照大多数的人性,用法律树立一道底线。由此,高蹈者自舞之,蹈之;寡廉鲜耻者,即使没有自律,他律之下,也不至于太过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