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生活感悟 / 文章内容

顾炎武的生平简介和评价-集合57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一路繁华的夏ˇ 点击:60

顾炎武的生平简介和评价

1、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各自的思想学说:

2、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3、保国不亡,只是帝王和“肉食者”的责任。古代普通百姓吃不起肉,这里的“肉食者”代指王公大臣。但天下的兴亡,却是所有“匹夫”的责任。“匹夫”本意是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清朝末期,梁启超将顾炎武的这个理论凝练称八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由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所撰。

5、三、有德。有德是中国道家的主张。老子的《道德经》说:“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6、《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一本历史地理著作,重点讲述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的内容以及明朝时期中国各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7、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所撰,是一本历史地理著作,重点讲述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的内容以及明朝时期中国各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全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接着论述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天下郡国利病书》除了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

8、二、守戒。守戒是佛家的主张。“守戒”的意思,其实就是指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也就是我们一般大众所说的遵纪守法。人不知耻是因为迷惑颠倒,人要知耻就须觉悟,人要觉悟就须从守戒做起。

9、顾炎武,字忠清、宁人,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清学开创者,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人,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

10、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我们经常要面临是非考验与利益诱惑,出错难以避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明白,此“过”非荣而为耻,更要知耻而后勇,修正过失。

11、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12、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把世间人情冷暖看得非常自然,随缘随份。必须树立清净、淡泊的思想,修身养性,崇尚节俭,摒弃奢侈浪费,才能知耻有德,做好人,说好话,办好事,成为好人。

13、成语手不释卷的译文

14、《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所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15、手不释卷的启示

16、《天下郡国利病书》由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所撰。

17、《天下郡国利病书》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作者十分重视研究各地兵要地理,深感兵防之重要,所以书中对全国各地的形势、险要、卫所、城堡、关寨、岛礁、烽堠、民兵、巡司、马政、草场、兵力配备、粮草供应、屯田以及有关农民起义和其他社会动乱等方面资料,无不详细摘录。所以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此书为"政治地理学"。

18、明清时,“知耻”的范畴也不断扩充。顾炎武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9、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20、四、中庸。凡事有度、有分寸就是中庸。不偏颇、不偏激就是中道,不随意改变就是庸道。中道是天下万物的正道,庸道是天下万物应该遵循的规律。二者协调和谐,达到中和的境界。

21、勤于记诵,博览群书;注重实地考证、资料搜集;虚怀若谷,广交贤哲(博采众长);境界崇高,明道救世。

22、儒家以“知耻”为处世立身的大节,甚至视之为做人的基本准则。

23、王夫之也有个著名理论,短短一句话,后来却成为清朝的百年梦魇。王夫之提出,王朝更迭“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也就是说,改朝换代可以是禅让,可以是继承,甚至可以是革命造反,唯独不可以是外族入侵。拥有王朝合法性的前提是,你必须是汉人,否则就是入侵,是乱华。

24、明末清初大儒是顾炎武。

25、扩展资料

26、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耻既然能位列维系国家的四条支柱。可见,耻对于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地位。

27、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像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28、顾炎武(1613-1682),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29、《肇域志》是地理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是经济地理著作,《历代宅京记》是古都学专书,构成了顾炎武地理学研究的完整体系。除此之外,他还撰写过《营平二州地名记》、《山东考古录》等十多部地理学著作。《肇域志》广征博采,按明代两京十三布政司分区,对全国各地的地理形势、山川要塞,以及地理沿革、建置、名胜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天下郡国利病书》偏重于辑录有关各地民生利害、政治经济利弊以及军事得失等内容,对全国各地物产、赋役、水利、漕运、军事、屯田、边防、关隘等,均有详细的记述,被称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历代宅京记》又名《历代帝王宅京记》,20卷,20万字,汇记历代建之都之制,“备载其城郭宫室、都邑寺观及建置年月事迹”,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辑录古代都城历史资料的专书。

30、孟子云:“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言人若能以无耻为可耻,终身就不会再有耻辱之累。

顾炎武的生平简介和评价

31、知耻是追求人生自我价值和体现为人尊严的标准之一。不知耻,无荣辱,无是非,为世人所不耻。

32、我不是尚书

33、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34、如何做到知耻?

35、知耻为人生三知之一,是个人对道德的反省,儒家的修身范畴。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羞耻感。

36、顾炎武认为,“亡国”和“亡天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改朝换代,只是皇帝变了,国号变了,这叫“亡国”。而当仁义充塞,道德沦丧,统治者压迫百姓,人民之间相互戕害,这就成了“亡天下”。

37、一、明礼。明礼是儒家的主张。孔子说: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礼教就是社会的道德规范。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言行,否则就会乱套。

38、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39、儒家思想以鼓励人们积极入世为特点,主张人应有所修为,正所谓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40、手不释卷的文章解读

41、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会见吕蒙,鲁肃和他讨伐天下大事,常常还会辩论不过他。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地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地接受了,并且保密。

42、荣辱观与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也是中华传统伦理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规范

43、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执政的指挥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你只不过应该广泛浏阅,懂得过去的经验教训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像我,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侯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

44、不难看出,王夫之有着根深蒂固的汉民族中心主义思想,这固然有着时代局限性,不适用于民族共荣的当下,但在当时,王夫之的这一理论却引起了巨大反响,说出了广大汉人的心声,给了满清统治者当头一棒。

45、“知耻”从最初的修身要则,转而与国家荣辱密切相连,内涵被进一步升华。八荣八耻则是最好的体现。

46、明末清初大儒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47、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48、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次叙南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除记载舆地沿革外,所载赋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资料相当丰富,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原稿为清代藏书家黄丕烈收藏,分34册,其中佚失第14册。

4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50、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70岁。初名绛,字忠清,入清后为表示不与清朝合作,便改名为炎武,易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自幼继承家学,15岁时就加入"复社",与宦官弊政作斗争,清兵南下后,他又参加了昆山嘉定人民的反清武装斗争。

51、知耻于国家

52、黄宗羲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反专制倾向,向前追溯,与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异曲同工,向后展望,与近代的“民主、宪政、以人为本”不谋而合。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黄宗羲的思想有着很强的进步性和前瞻性,他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抨击,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53、知耻于个人

54、这三人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55、五、勇敢。知耻而后勇,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对于事物的羞耻之心大小而已。

56、天下郡国利病书》是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由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所撰。

57、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