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简介
1、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2、因为马谡丢失了街亭,浪费了当时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形式。
3、与马谡关系很好的向朗(向宠的叔父),在马谡潜逃后,因知情不报而被革职,无所事事达二十年之久。
4、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出祁山北伐时,用人不当造成街亭之失,馬谡不听副将王平够劝告,把人馬驻扎在山上,被司马懿围困,截断水源大败而回,诸葛亮按军令当斩,挥泪流满面,回想起刘先主之言: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所以有今日之败,不得不退兵!
5、其次,马谡的死虽与诸葛亮也有一定关系,但不能简单地说,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为,人在特殊数情况下是会变得难以预料,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导致整个形势急速扭转的主要原因是马谡违亮节度,不仅打乱了军事部署,而且丧失了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杀马谡来起到威慑作用,这是必须的,马谡被斩,是必然的。
6、挥泪斩马谡的读音:huīlèizhǎnmǎsù。
7、就是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斩下马谡人头来换取民心。
8、意思:挥泪斩马谡就是指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斩下马谡人头来换取民心。这是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战略咽喉之地街亭失守,蜀魏攻守之势逆转,蜀军被迫退回蜀中,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大业再度失败。
9、马谡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不听诸葛亮的布置,没有在街亭大路上安营扎寨,而是上山扎营,结果被张郃断了水源,全军大败丢失街亭,导致蜀军陷入被动,最后诸葛亮只有斩马谡才能平息众怒,之所以流泪,是因为想起了当年刘备的遗言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10、“纪律可以促使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一个好的领导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坚持及带动团队遵守纪律的人。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
11、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路进军顺利。为攻略凉州,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挡住张郃大军。
12、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
13、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
14、挥泪斩马谡寓意: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组织与团队要能长久存在,其重要的维系力就是团队纪律。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一点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
15、是马谡主动请缨去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诸葛亮,只能挥泪把马谡斩掉,以正军心
16、诸葛亮只有挥泪斩下马谡人头才可换来当时他对民众的一个交待,同时也是给军士们一个交待。马谡心里也是很清楚诸葛亮用意,也算是自己死的其所吧!
17、意思就是指的是诸葛亮忍痛割舍自己的爱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因马谡丢街亭而导致蜀国处于危险之中,按罪处置应该杀掉。但诸葛亮因十分赏识马谡而又舍不得杀他。最后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换取民心不得不杀了马谡。
18、马谡字幼常,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也是“马氏五常”之一,时刘备的重臣“白眉最良”马良的弟弟。后世多评为赵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蜀军撤军后,马谡被诸葛亮处死,另说死于狱中。
19、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
20、挥泪斩马谡指《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故事里,马谡因为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诸葛亮即使十分欣赏马谡的才干,但是为了安抚朝野上下,诸葛亮不得不忍痛斩下马谡的人头,以此换取民心。
21、马谡在失街亭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22、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23、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24、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马谡违反军令,在山上扎营;曹魏名将张郃乘机切断水源,掐断粮道;蜀军军心涣散,不战自乱;曹军乘势进攻,蜀军大败;马谡让街亭失守,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做到令行禁止,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
25、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人心惶惶。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国还能争霸天下。
26、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任命参军马谡前往,临行前再三嘱咐:“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守,我军必败。”并具体指出“靠山近水安营扎寨,不得有误”。马谡不遵将令,改变驻地,街亭失守;幸有赵云相救,马谡才得逃脱,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喜马谡才能,但先立军状,斩不能赦。为严明军纪,诸葛亮决心挥泪将马谡斩首,以示惩戒。自己因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27、马谡让魏将张郃围困山上,断其水源,马谡不战而败,北伐大军先锋败落,只得撤军。
28、这是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导致战略咽喉之地街亭失守,蜀魏攻守之势逆转,蜀军被迫退回蜀中,诸葛亮的北伐中原大业再度失败。
29、但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30、挥泪斩马谡的背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简介
31、答: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如下
32、马谡为趙括(东周列国时赵国为将)式人物,即纸上谈兵,致西城失守,诸葛亮忆当年刘备托孤之言,马谡言过其实,终无大用,故挥泪而斩马谡。
33、马谡的介绍
34、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将马谡占领街亭,立即派骁勇善战,曾多次与蜀军交锋的曹魏名将张郃领兵抗击,张郃进军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
35、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36、诸葛亮想起刘备临死告诉他马谡不能重用,后悔不己!
37、答:三国演义挥泪斩马谡概括如下
38、扩展资料:
39、诸葛亮后悔没有听信先帝的话,悔恨不已,所以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