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和邓稼先的故事50字
1、激动万分的邓稼先迫不及待地写了封信,立即交专人乘民航班机赶往上海。杨振宁是在上海市“革委会”为他饯行的宴会上接到这份急件的。当他拆开信封,一眼看到熟悉的邓稼先的笔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时,泪水夺眶而出。
2、对于邓老先生的敬崇,实在是难以言表。邓老先生为我们国家所做的一切,是我们不可忘却的大功臣,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温文尔雅的坚守》讲述的不仅仅是邓稼先的故事,更是那个时代的变迁
3、杨振宁常常从美国飞来。邓稼先的家是他平静而温暖的港湾,在邓稼先的身边是自由的。
4、“是,是,”邓稼先用事先统一过的口径回答,“是许鹿希医学院的宿舍。”
5、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
6、世纪中期,邓稼先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自此,两人成了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
7、常常,他俩的谈话就是一张纸一支笔。
8、《邓稼先》写于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杨振林为了纪念邓稼先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邓稼先的中学、大学同学,后来到美国留学又是同学,和邓稼先有50年的友谊,可以说情如兄弟,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回顾了邓稼先为中国国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对邓稼先的才能、为人和为国防事业身先士卒的精神进行了赞美,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9、出仿膳,邓稼先夫妇陪同杨振宁到北京图书馆,杨振宁要查阅一本古籍珍本。许鹿希后来隐约记得,那是一本中国古代哲人的著作。杨振宁查阅完毕,在许鹿希的小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似至晦实至明似至难实至易似至繁实至简。1986年5月30日下午,杨振宁去医院看望术后不久的邓稼先。当他滔滔不绝地对邓稼先谈起世界前沿科学的进展情况时,邓稼先的额上正沁出一粒粒虚汗。
10、杨振宁和邓稼先两个人的父亲是好友,他们两个在父辈的影响下,也成为了好友。杨振宁和邓稼先原本一起到了美国,但是,在1950年10月的时候,邓稼先选择了回国,杨振宁暂且美国。杨振宁和邓稼先的情谊之重,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到大陆探亲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见的就是邓稼先。见到多年未见的好友,两人是激动的。
11、那时候,杨振宁在美国一直听到其他人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一个美国人的帮助下才研制成功的,所以,特地问了邓稼先情况,后来得知,确实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杨振宁激动地留下了泪水。可是,那一次的分别,再一次见面。却已经是15年之后的事情了。1986年,杨振宁为了见到邓稼先最后一面回了国,当时的邓稼先,因为癌症,已经无药可医。
12、北京六部口,30年代的崇德中学有一双童年时期的好朋友,大两岁的是杨振宁,小两岁的是邓稼先,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和哲学系教授邓以蛰的孩子。数十年的友谊是从逮知了的大树上,从弹玻璃球的泥地上开始的。这友谊一直延伸到了大洋彼岸。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回国的邓稼先与杨振宁、杨振平兄弟俩分手在芝加哥市。此后二十年,邓杳无音信。
13、两人是要好的同学和朋友。
14、年,邓稼先在做实验的时候失败了,他们将核弹头扔出去后,核弹头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爆炸,但是,当时的防化兵并没有找到核弹。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如果不找到,后果将不堪设想。邓稼先相当的着急,于是自己穿着防护服自己去寻找,最后将核弹的碎片找回了。只是,邓稼先依旧受到了核辐射的伤害,整个的放射性物质已经将他的内脏损坏了。在那之后,邓稼先依旧是带着自己病痛的身体继续研究,虽说身体上很疼痛,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做自己的研究。
15、年8月,邓稼先回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16、———干什么?
17、———真遗憾。那我们谈点什么吧,宇宙不守恒定理?规范场论?
18、两个老友见面后,相当的激动,他们聊了很多,其中,邓稼先说了一句话,令杨振宁泪流满面,邓稼先说:“虽然,我因为核辐射得了癌症,但是,我从来就没觉得后悔过,因为,我们国家更强大了。”杨振宁听完邓稼先的话,忍不住流泪。后来,为了就邓稼先,杨振宁回到美国后一直帮邓稼先找药,后来还找到了未上市的抗癌药物托人送到了北京,只是,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还是走了。在他离开的3个月前,邓稼先还是针对核武器的发展,完成了一份建议书。
19、这出戏直到杨振宁离北京去上海时才结束。邓稼先去机场送行,当他把老朋友送入停机坪时,杨振宁回转身,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问:“稼先,我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搞的,他叫寒春,这是真的吗?”邓稼先的神情惊愕起来,他激动地张了张嘴,可是立刻又把嘴唇咬住了。好一会儿,他才说:“你先上飞机吧。”
20、年,当杨振宁赴瑞典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评委会要他提供一份英文的演说稿。杨振宁回答:“不,我要用中文写。”评委会说:“中文演说稿无法排印。”他坚定地回答:“那就请复制我的手稿。”
21、为了纪念邓稼先,在他逝世七周年时,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
22、年10月,我们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国内外,西方国家一直表示这件事情不可思议,但是,我们确实做到了。在我们之前,苏联用了8年原子弹研制成功,美国用了6年,法国则用了4年才研制成功,我们国家,从头到尾只用了2年8个月,我们的研发速度,在当时是最快的。在这个过程中,邓稼先等人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3、后来邓稼先又请杨振宁吃了一次烤鸭。和他在一起,邓稼先总感到有点紧张。他害怕童年时代的朋友会突然问起他的工作。可是杨振宁像是忘了这桩事。两个物理学家都在有意选择非物理学的话题。
24、邓稼先在离世前对自己的妻子说,如果自己有下辈子的话,一定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管是核武器还是妻子,他都会做出和这辈子一样的选择
25、飞机腾空不久,邓稼先马上向上级报告并请示了他遇到的提问。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可以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26、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27、年,杨振宁第二次来华。有关部门批准邓稼先在自己的家中接待他童年的朋友。旧家具被人匆匆搬走。上面特地派来木工,把邓稼先的一个旧书橱打磨赶制,又匆匆装上一面穿衣镜,使之一天之内就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大衣柜;破旧的地板上了蜡,又有人从办公室扛来沙发,送来了良种西瓜、巧克力和一箱汽水。仿佛是在戏台上置景。邓稼先默认了。
28、年7月,邓稼先去世,杨振宁回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将一只蓝色盒子交给杨振宁,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文房四宝,表示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29、“怎么没有儿子的床?”杨振宁聪明过人。
30、这次会面的气氛比1971年的第一次会面要自然和活泼得多。那一次是在宾馆,大概这一次毕竟是在家中。杨振宁吃着西瓜,喝着汽水,一会儿直言不讳地评论中国“不能调动人的进取心”,一会儿说起他在美国搜集的中国“文革”街头小报,一会儿又谈开了联邦调查局。忽然,他问:“这是你们的家吗?”
杨振宁和邓稼先的故事50字
31、———你给我找辆自行车!
32、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33、杨振宁来的那天晚上,大院里特意放电影,把人们都引到电影场上。楼里显得别样的清静。杨振宁一进屋门,环视片刻,便径直向书架走去。这已是一个纯粹的医学专家的书柜,除了最显著位置上的两本毛泽东著作和厚厚一叠特意摆放的祖国风光明信片。
34、杨振宁回过头来,含笑的眼睛颇有意味地盯着他的朋友。早在1964年,他就从美国报纸上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报道中看到了邓稼先的名字。他不愿点破,只是微微地点点头,像在说,你收拾得很干净。
35、那天在仿膳,席间,轻松的谈话之余,杨振宁忽然问:“稼先,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人用了七年,苏联人用了三年多,英国人用了四年,法国人用了八年,为什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36、儿子的床的确在布置“客厅”时拆了。邓稼先没料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会看得如此精确。还是许鹿希反应敏捷,她忙打掩护:“儿子在爷爷家住。”
37、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在征求杨振宁的意见后,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38、———我可不敢。人家能让吗?!
39、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的三年级学生,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40、邓稼先没有说话。他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了。他知道这是杨振宁在心中憋了许久的一个问号,一缕歉意在他心中浮沉,但他无法满足朋友的探究心愿。这不是一个人的秘密,是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秘密。沉默,这是渴望理解和渴望被理解之间的沉默。
41、———我们一块儿到香山去玩!
42、杨振宁先生和邓稼先先生的友谊长达半个世纪,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的好友,他们从中学时就是同学,更是心心相惜的挚友,两人的“伯牙子期之交”也是在界内被人传为美谈。
43、月13日,是杨振宁离北京回美国的日子,他又一次来到医院。两双手———打墙球的手,写物理公式的手———握紧又握紧———是真正的告别,不再是“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