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说说文案 / 文章内容

精选道德经第一章感悟【39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资本家° 点击:62

道德经第一章感悟

1、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们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3、老子把在恍恍惚惚忘我的状态中感悟的东西为它命名称之为道,敢这样定标准而且定的没有什么字能替换的绝对是神来之笔。

4、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

5、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容易被别人客套的称赞所迷惑,别人夸得越多,他就越膨胀。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人都有自私护短的一面,喜听甘言、爱闻美语。如若只听顺耳之声、阿谀之言,很容易昏昏然、飘飘然,甚至上当受骗。

6、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追求太多,渴望太多,就会被生活所累;如果沉静无为,包容一切,将会满足和快乐,否则就会招来祸患。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上无一物,何故惹尘埃?”无论是否拥有智慧,人们都只是活在自己的心境中,区别仅仅是庸人无事自扰和智者举重若轻。何为智

9、依照“天之道”来制定“圣人之道”是解开《道德经》奥秘的钥匙。

10、善人视之为珍宝,也是不善之人得以保全的唯一途径

11、善人之宝,此句之善,不是善良,而是正确的做人做事,一举一动,依据规则法则,而不是主观意愿。

12、《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就不要强行干涉。

13、道德经是一部充满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经典之作,共81篇,分道经和德经。里面句句经典,字字珠玑。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4、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保,不善人之所保”,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很多人读到这一句会感到困惑,觉得道会保护“不善之人”,有些匪夷所思,其实这句话如果能真正理解,就会有融会贯通之感。更清晰而明了的领悟大道清静无为之体,以及无为而无不为之用。

15、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遵循大道(即事物的规律),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

16、我认为:有智者,必定善于体察生活细微,又能洞悉何者为重;必定拥有非凡能力,兼且包容人所不耻;必定历经世态沧桑,还能保持内心安宁。

17、道德经的感悟和心得体会篇一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若谷的气魄,向世人阐述了怎样为人处事,怎样进行科学管理,怎样修养身心,怎样求知,怎样治国等等。

18、圣人皆孩之: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真质朴的状态。老子这一章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没有私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使人人守信、向善。老子把以“道”治天下的希望寄托给一个理想的“圣人”,在他的治理下,人人都回复到婴儿般纯真的状态。

19、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都是相对的。世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甚至有时更多关于道德经的感悟总结简短的问题>>道德经读后感,道德经的感悟总结简短道德经读后感内容来自用户的:微力试卷。第一部分:道德课1的体验与欣赏。如何理解“道是自然的”?

20、所以一分为二从正反两个方面考量,就会让自己看清事情的本质。

21、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着手。告诉我们做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大事全是由小事积累起来的,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成功!

22、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

23、关于孝,《道德经》中讲到,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长辈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其他方面再优秀也没有任何意义。

24、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25、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怨人者穷。”有自知之明的人,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去责怪别人。做错的人明明是自己,反过来却去责怪别人,容易使自己失去人心、陷入困境。这样的人在行动中能扬长避短,无往不胜。

26、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感悟与反省:有与无是对立统一的,有是无的载体,无是有的实用,就像实体与虚空之间,实体的有为虚空的实用提供了载体,而虚空的无为实体的存在展示了实用。

27、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

28、对立统一的思维

29、不善之人,并不是恶人,而是肆意妄为,主观武断,为一己私欲而祸及他人,当然,不善之人,结局好不到哪儿去,如老子所言:勇于敢则杀。因为天道好还,背道而驰者终将自食其果。

30、道德经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有81章,德经和道经两篇,5162字,但它光芒万丈,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至今虽久犹新,将永放光芒。

道德经第一章感悟

31、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32、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的生活价值。

3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具备了德善和德信,然后再浑其心,注其耳目,唯有如此,才可能圆满处理事情,如果是相互之间总是不能达成共识,便就没有和谐可谈了。

34、它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5、答:“道自然”是《道德经。

36、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

37、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其中提出了“以言传身,以身传心,以心传意,以意传道,以道传法,以法传功,以功传仁,以仁传礼,以礼传智,以智传信,以信传德”的道德原则。它强调以道德为核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读完道德经,我认为,只有坚持道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38、《史记》有言:“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意思是,对别人的话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够能自我反省,才叫做明智。聪明的人,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能从不同的意见中反躬自省,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

39、《道德经》针对的主要对象为领导者,可以形容为领导者法则,同时通过个人悟性亦可引申至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所谓的领导者法则就是放下自我利益与欲望,为大家做事,为大家谋福利,做到无我利他!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