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享乐而失败的名言
1、解释:虽然处在源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要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2、出处:先秦·孟子《孟子·告子下》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解释:大功告成,便穷奢极侈,岂不知逸乐从来都是与灾祸相伴随的。
5、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
6、《格言联璧》
7、魏征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有以下几种:
8、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生命,可得愉悦长眠。——达·芬奇
9、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0、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1、翻译:追求心安,没有比知足更能让人心安的了;提起危险,就没有比多说话更危险的了;想要快乐,没有比做善事更让人快乐的了;命运凄苦,莫过于为人贪婪造成的了;讲求利益,就没有比喜欢施舍更能获利的了;祈求享乐,就没有比内心禅静更能让人愉悦的了。
12、解释: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1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4、出处:《格言联璧》
15、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
16、解释: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
1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子苦寒来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9、这句话出自格言联璧,意思是:怎样的安乐,都比不上知足常乐不贪心这种安乐;怎样的危机,都不够言不经脑乱说一气这危机大;怎样的快乐,都比不上行善积德,一心帮助他人;怎样的苦楚,都不够贪婪成性,不知满足造成的苦楚大。
20、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意思就是君主之所以能圣明,是因为能够兼听各方面的话;其所以会昏暗,是因为偏听偏信。
21、创作年代:清
22、魏征勤俭节约的名言是: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2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6、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27、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8、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9、出处:北宋·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
30、释义:追求心安,没有比知足更能让人心安的了。提起危险,就没有比多说话更危险的了。
安于享乐而失败的名言
31、原文: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利莫利于喜舍,乐莫乐于禅悦。
32、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3、作者:金缨
34、只有勤勉毅力才会使咱们成功……而勤勉一毅力又来源于为到达成功所需要的手段。——史密斯
35、出处: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6、解释:追求心安,没有比知足更能让人心安的了;提起危险,就没有比多说话更危险的了。
37、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
38、魏征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有很多,比如“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分享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分享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39、明莫明于体物,暗莫暗于昧己。
40、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1、孔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
42、这句话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
4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44、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45、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
46、解释: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47、译文:最大的安逸就是知足常乐,最大的危险就是话语过多。最为可贵的就是无欲无求,最为卑贱的就是欲望过多。最快乐的事就是乐善好施,最苦恼的事就是贪图利益。最大的长处就是博学多识,最大的缺点就是骄傲自满。最明晰的事莫过于能体察物情,最大的昏暗莫过于违背自己的良心做事。
48、出处:《易经》
49、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孙中山
5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1、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思是处在安定的环境,应当思考危险在何处?要想让一个国家处于安定之中,则必须严戒骄奢淫逸,崇尚勤劳俭朴。
52、出处: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5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54、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