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中批判封建孝道的埋儿奉母,令人害怕恐惧。如果把这种行为当成榜样,恐怕没人敢当孩子了,这种孝道不是令人起敬,而是令人胆寒,毛骨悚然。
2、最能体现封建士大夫思想腐朽,耻于相师的句子:“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4、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5、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6、赏析:一个“完了”,既写出了那没有看到的神像走了,也写出了孩子的失望的心情,也为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
7、在24孝中,孝顺被理解为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和忍辱负重,这是一种对人性的剥夺和压制。
8、其中后两句,讽刺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9、于是,就完了。
10、那时的《二十四孝》,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11、24孝的理念让人们认为,只有通过牺牲自我、压制个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孝子,这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
12、再者,在当今法治社会,他还是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孝要符合人性伦理,不能无下限,不能为了孝而不顾人性。
13、"孝道被封建统治者利用为维护自身权力的工具,使人们沉迷于虚伪的道德观念中。"
14、"24孝将孝道推到了荒谬的极致,使得人们对真正的孝顺和儒家道德产生了误解。"
15、回答如下:1.24孝是封建社会虚伪孝道的一种表现,它强调的不是真正的孝顺,而是对权威的奉承和顺从。
16、虎毒还不食子,何况人乎?
17、赏析:为“我”极其想看赛会做铺垫。
18、24孝强调了孝子应该做到“不离不弃”,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个人发展和自由的重要性,是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一种侵犯。
19、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到“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
20、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装佯,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21、狗吠声中骂街人,晨钟暮鼓哭衙前。
22、可以是: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其三》中,有两句最能“讽刺人品差”。原诗是: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23、"封建孝道过分强调儿女对家长的奉献和牺牲,却忽略了家长对儿女的责任和爱护。"
24、24孝中的孝行被赋予了过于重要的意义,这导致了对于其他道德品质的忽视和轻视。
25、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26、"封建孝道的实质是家长对子女的控制和压迫,而不是真正的关爱和教育。"
27、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
28、文章反映了古代教育制度对儿童心灵的伤害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解与埋饭怨,不仅当时父亲不理解我的感情,而且我至今也不理解父亲当年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叫我背书。这种诧异的背后有一种不理解的痛苦。可见,父亲是一个封建而不顾儿童天性的人。
29、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30、赏析:从作者的看似平淡的笔触中,我们认识到了这是一个压抑人的个性的社会。
31、这首诗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些人素质低下的行为,如在狗吠声中恶意骂街和哭泣着哀求官府,暴露出其缺乏基本的道德和修养。整首诗显得深刻而传神,表达出诗人对时人道德沦丧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32、回答如下:1."孝道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一种重要价值观,但它所强调的盲从和奉献却是虚伪的。"
33、《五猖会》中的最后一句含蓄的批判了封建礼教。
34、悠悠书馆无人迹,寂寞书本无人问.多日不开今日开,徒增可惗书纸泪.可叹人书无缘逢,空添无人空间处.可惗在位不谋事,学子学氛日渐衰.2.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见《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是白胜挑酒上岗时顺口唱出的。大概是宋、元时代一支民歌。写盛夏伏旱时,农民和王孙公子的不同心情、态度的对比,反映当时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
35、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36、赏析:用迎神赛会带来的欢乐同下文被迫背诵《鉴略》造成的压抑对比,批判了封建制家长对儿童的迫害,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