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是文章的中心句。
2、噫!……宜乎众矣。解析:句式变化使用,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先用感叹词“噫”独立成句,引发感慨之情,接着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惋惜之情,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知音难觅,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慨叹贪幕富贵的俗人太多。
3、重点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译文:我唯独喜欢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污染(污秽),在(池塘的)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解析:是文章的主旨句。
7、莲,花之君之者也。解析:是文章的中心句。
8、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这个排比句要记牢,高中作文可以引用)
9、(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注意字的读音和写法)
11、予谓菊…… 花之 君子者也。解析: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化,又从映衬中表白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白自己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摒弃。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是文章的主旨句。
13、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其中心句为:“莲,花之君子者也。”
14、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把爱莲这一主题落到了实处,也把爱莲变现的淋漓尽致。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蔓不枝”,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15、爱莲说重点句,如下
16、陶后鲜有闻(注意字的写法读音)
17、(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1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5年3考,重中之重啊)
19、水陆草木之花……世人盛爱牡丹。解析:先用衬笔,再转去写莲,突出莲的高洁可爱。运用大量描写,将莲人格化,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格的象征,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0、我觉得《爱莲说》里面的句子大部分都是好句子,个人建议全文背诵比较好,要说重点句子的话,个人认为以下两句较为合适:
21、同予者何人
22、莲,花之君之者也。
23、译文: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能到近处去玩弄它。
24、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己的一份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