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说说文案 / 文章内容

六国论重点句子翻译高考真题【优选41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禁不住誘惑的是小癟三 点击:73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式被动句)如此之势:泛指“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和“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的大好形势。

2、洎牧以谗诛。(被动句)洎:及,等到。以:因为,由于。单独看,这句翻译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诛杀”。其实,句中主语“牧”是“诛”的被动者,而不是“诛”的施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因此这句最好还是翻译为“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诛杀”。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其中的“所”不能单独来看,它与前面的“为”是固定搭配,“为.....所”表被动,所以这里的“之”不是取独作用的,而是助词,补全音节作用,不用翻译。

4、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或李牧接连使秦国的进攻败退)。

5、被其他类似用法

6、一些经典的句子如"合纵连横"、"兵贵神速"、"以逸待劳"等在《六国论》中都有提及,并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学术价值,因此经常被引用和考察。

7、“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赵尝五战于秦。(倒装句,介宾结构的状语后置)尝:曾经,过去,时间副词。于:同、跟,和“秦”一起构成介宾结构,作“战”的补语。这个句子理解时要把后置的状语提前,翻译为“赵国曾经五次同秦国作战”,语意就顺了。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0、译文:想一想(或念及)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11、译文: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12、六国论常考重点句子

13、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1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6、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也”式判断句)。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单独看,这句翻译为“是因为齐国结交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它提示了齐国灭亡的原因。

1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8、“洎”是介词,及,等到。“洎牧以谗诛”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洎”的宾语“牧以谗诛”是个主谓短语。

19、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断句)

20、在学习《六国论》时,了解和记忆这些常考句子对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精髓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21、因为《六国论》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政治著作,其中的一些句子常常被选作考试中的试题。

22、所以这些句子一直备受关注和关注。

23、译文: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24、⑹被。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25、针对历史发抒感慨,惋惜六国的失策,主要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讽劝“为国者”应以此为训,对敌要敢于斗争。

2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7、以上为论史评古,以下则是刺时砭今了。针对现实发抒感慨,指出北宋“以天下之大”而重复六国赂秦破灭之“弊”的不当。这是中心论点的引申,亦是写作的本意所在。

28、译文: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29、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几个诸侯国。兵:武器,单独看,这个句子翻译为“六个诸侯国家破国亡,不是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也不是打仗不得法”。它同下文“弊在赂秦”一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简捷明快。

3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1、《六国论》是一部古代政治经典,对于每句话的分析十分重要。全文共分为六篇,围绕着战争和政治斗争这两个主题展开,旨在探讨国家的兴衰和政治的本质。每句话都含义深刻,有些甚至可以被视为独立的名言警句。因此,认真分析每句话的意义和背后的含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六国论》的核心思想,对于我们掌握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也有重要的帮助。

32、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不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3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34、重点句及翻译

35、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6、《六国论》文中最后一句是全文点睛之笔。

37、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38、是的,"六国论常考句子"是常见的问题。

39、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0、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持。这句翻译为“有像这样不需贿赂秦国就能战胜秦国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聚的威势所挟制”。作者在这里抨击了六国治国方略,揭示其“破灭”的根源。

41、这句话指出了其历史教训,也是全文的结论,借古讽今地指出当时的宋朝统治者面对北方的敌人总是持妥协退让的态度,势必会带来步六国之后尘的恶果,苏洵是想借六国之故事来警醒当时的统治者。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翻译    高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