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生活感悟 / 文章内容

六国论必考重点句子翻译【61句精选】

2024-06-09 投稿作者:▁⌒纯白色记忆 点击:67

1、综上所述,六国论的实词和虚词使用得当,能够突出作者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也能使文章整体清晰易懂。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译文: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可是)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

4、六国论中,实词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虚词则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5、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六国论》是一部古代政治经典,对于每句话的分析十分重要。全文共分为六篇,围绕着战争和政治斗争这两个主题展开,旨在探讨国家的兴衰和政治的本质。每句话都含义深刻,有些甚至可以被视为独立的名言警句。因此,认真分析每句话的意义和背后的含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六国论》的核心思想,对于我们掌握政治和历史方面的知识也有重要的帮助。

7、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8、《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9、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几个诸侯国。兵:武器,单独看,这个句子翻译为“六个诸侯国家破国亡,不是他们的兵器不锋利,也不是打仗不得法”。它同下文“弊在赂秦”一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简捷明快。

10、此外,在六国论中,有些虚词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例如“夫”、“则”等,在文章中往往起到强调、转折、承接等作用。

1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2、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1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15、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认识和理解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法和表达技巧。

16、译文: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用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17、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也”式判断句)。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单独看,这句翻译为“是因为齐国结交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它提示了齐国灭亡的原因。

18、译文: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邯郸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19、《六国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讨论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这篇文章涉及到实词虚词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0、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21、通过对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2、六国论中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用于表达具体的事件、行为和描述。

23、(4)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语或句子。如:啊、呢、乎、于、而、之、也。

24、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不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

2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断句)

26、以:1.秦以攻取之外(用)2、以有尺寸之地(连词,因而)3、举以予人(拿,把)4、以地事秦(用)

27、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8、译文:想一想(或念及)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29、虚词主要指介词、连词、助词等,用于连接和修辞。

30、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31、(1)名词:表示人、地方、事物等。如:秦国、六国、长城、车轮。

32、(3)形容词:表示人、地方、事物的特点。如:美丽、强大、聪明、愚蠢。

33、重点句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4、具体来说,六国论中的实词往往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例如“权谋之士”、“危机四伏”等;而虚词则主要用来连接各个句子和语段,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清晰。

3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6、(3)疑问词:表示询问。如:谁、这、那。

37、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38、这些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使用方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39、《六国论》重点句:

40、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4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4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44、译文: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45、以有尺寸之地(的)

4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秦,后一个“之”指赂秦各国。都是代词。)

47、(4)副词:表示时间、地点、语气等。如:忽然、立刻、渐渐、始终。

48、《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结尾几句才是重点所在。

49、译文: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或李牧接连使秦国的进攻败退)。

50、(2)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我、你、他、她、它、他们。

51、(1)副词:表示时间、地点、语气等。如:啊、呢、乎、于、而、之、也。

5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53、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54、之: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55、在六国论中,实词和虚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词用于表达思想内容,虚词则用于连接和衔接思想表达,增加篇章的连贯度和逻辑性。

56、(2)动词:表示行动、变化等。如:灭、杀、攻、掠、取。

5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58、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59、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60、重点句子及翻译:

61、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