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程七七独白
1、卢沟桥售票员、景区里的小贩、附近的摄影爱好者都知道他,“我们都很支持他的工作,有人义务讲解这段历史。让天南海北的游客,新一代的年轻人回顾历史、缅怀历史,很难得!”附近的邻居对记者说。
2、曾经的文艺青年到义务讲解员
3、年生于卢沟桥畔,1937年亲历“七七事变”,1950年土改成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支部书记,1952年当选为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郑福来从出生开始,就没离开这个地区,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工作。
4、李春生是河北保定人,1939年出生,比郑福来小了八岁。“我们认识两周就结婚了,按现在时髦的说法,算是闪婚吧,”李春生对记者说。
5、到达目的地时,郑福来两腿痛得已经不听使唤,脚后跟被磨破,血沾到袜子上,袜子上的血又沾到鞋帮上,根本脱不下来。
6、原本准备去上学的郑福来,生活节奏被炮弹打乱,几天后,他带着妹妹随着母亲,逃难去了保定。
7、再回故里,郑福来发现早已物是人非,到亲戚家逃难的父亲和奶奶没见着,岱王庙旁飘扬的红绸子没见着,取而代之的是站岗的日本人。
8、“亡国奴没尊严,受尽敌人的摆布,”郑福来说,“我是卢沟桥人,不忘过去咱们中国受欺辱的历史,中国人应该要有根,要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9、“逃难归来的途中,铁路两旁堆满了尸体,横躺竖卧着,有被捅死的,有被抢打死的。”据郑福来回忆,他的姨家挨着铁路边上,上她们家得爬坡,这一趟将近走了90多里地。
10、“我从来没有阻止过他,夏天天热,会让他傍晚再去卢沟桥。”郑福来的老伴李春生和中国网记者说。郑福来和老伴儿李春生在家中准备午饭。
11、从1951年郑福来接待美国友好人士、著名记者泼斯坦开始,郑福来就与义务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结下不解之缘。
12、离郑福来家30米远的岱王庙。
13、岁的郑福来走在卢沟桥的石板路上。出生于1931年的郑福来,是80年前卢沟桥事变的亲历者。这座全长266.5米的桥,是郑福来儿童时期的嬉戏“游乐园”,少年时期的亡国“屈辱地”,以及相伴至今的“精神家园”。
14、一生未离卢沟桥
15、“我七岁那年想上私塾,家里给我买了一个书包,黄色的,上面绣俩黑字就是书包。那时候非常高兴。”郑福来讲述起80年前的过往,任何细节都不放过。
16、保定很快被日本人占领,人生地不熟的一家人最终决定回家,“逃难的时候我母亲说你攥住了,如果你要撒了手,丢了就再也找不着我了,”郑福来回忆说,他牢牢抓着母亲的后衣襟,手指头把衣布都抓透了。
17、“七七事变”亲历者:活到100岁,我就讲到100岁
18、“7月7日那天天还没亮,枪炮声就响了,过后才知道,第一炮就把县大厅打塌了,炸死两三个人。”郑福来对中国网记者说。
19、家里的电视机装了两个音响,这是郑福来强烈坚持买的。“他喜欢唱歌,爱唱邓丽君的歌,他还老说自己是当歌手的料,”李春生说。
20、“大桥七七遭劫难,亡国之苦倍凄惨……”平日里,郑福来会自己做两首打油诗,或者抄一些诗集。“他的诗集我全看过,”郑福来的妹妹郑淑兰说,“我56年才出生,比大哥小了整整25岁,过往的历史都是他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