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好词好句 / 文章内容

卢梭与华伦夫人45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温柔宠溺 霸道索爱 点击:66

卢梭与华伦夫人

1、在时间面前什么都无法确定,可能后一秒就会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2、在漂泊的路上,卢梭遇到了改变其一生的女人华伦夫人,华伦夫人收养了他,不过对他的爱却不是母爱,没多久青春懵懂卢梭就迷上了华伦夫人。当时华伦夫人已经与管家有了亲密关系,他们三人不仅没有产生矛盾,还很和谐的处在了一起。从小缺少了母爱和亲情的卢梭,在这段日子中心理也有所扭曲,喜欢上了裸体和受虐。

3、卢梭是出生于瑞士的一个穷苦家庭,母亲在剩下他时,就难产死了,父亲在他很小时就将他送给了教会,虽然教会中清苦而且严苛,可是这里面确实少有的能接触知识的地方,在教会中他接触了绘画和文学。不过大点时因为缺少关爱,所以养成了偷到的习惯,这在神圣的教会自然不会被允许,很快就被赶了出来,过着流浪的生活。

4、勇敢的培养。洛克认为勇敢和坚忍是绅士必备的美德,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为此需要从小锻炼孩子的胆量,使之能忍受痛苦,克服怯懦、脆弱的本性,能够做到刚毅、果断、勇敢。

5、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作品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

6、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绝对观念”的最好国家制度。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7、读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怀疑由本人书写的忏悔录会不会不够真实,作者会不会抹除自己的黑历史,只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这种怀疑很正常。

8、洛克提出,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智,就是要能够运用理智去驾御和支配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顺从理性的指导。

9、敬佩倒不是由于书籍本身写得多好,这本书甚至可以说写的太乱,阅读体验并不好,但传达的东西却是值得我们敬佩,且听我自叙自说。

10、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很多,朋友、亲情、爱情、事业、信念。

11、而这本书恰写于卢梭遭各方迫害,四处逃难的阶段,这是一本抗争的书,是卢梭与迫害势力的抗争,迫害势力欲篡改卢梭的思想,甚至抹除;而卢梭要留下一部描述自己的作品,为自己正名。

12、他视为挚友的狄克保夫人、狄德罗、格林先后背叛他,似乎一切都变得不可靠。

13、吟默朋友,你好。以下分别是黑格尔、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的资料。

14、读到最后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面,一群人追逐着前方形单影只却异常高大的卢梭,追逐着追逐着,时间不断流逝,最后一群人与一个人都消失不见,剩下一本本书,闪着不同的光芒。

15、?孟德斯鸠(1689—1775年)法国思想家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版。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55年,他旅途中染病,去世。

16、忏悔录,顾名思义是对自身的反省,这本书是卢梭本人对自己前五十年生活的回忆记录,夹杂着他自己的感受。

17、一切似乎都不可靠,但总会有美好的事物,我们保持期待、认真对待当下就足够了,至于有多少能恒久弥坚就听凭造化吧,付出真心就足够啦。

18、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在家庭中聘教师进行。

19、礼仪的培养指的是要让儿童学习礼貌、礼节和风度,懂得人情世故,会接人待物,要文质彬彬,高雅友善。

20、但后面仍出现可靠的人,凯斯公爵、休谟,虽最后友谊的结局或好或坏,但起码生活的最后有很多亮光。

21、而这本书令我敬佩的地方就在于作者能以一种较为客观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尽力去不避讳自己的罪恶,它开辟了一个新世界,这种客观审慎的态度无疑会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帮助,反省修正下的进步总是很快。

22、而我们在几百年之后读着几百年前写的书,体会着当时人的心境感受,这种感觉很奇妙,我无法用语言叙说。一书一世界呀。在这四个阶段中,数与华伦夫人相处的日子最快乐,在卢梭前期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朋友,生活多美好。但在后期,甚至有段时间他是举目无友的,难道人越长越大,友谊也越脆弱吗?

23、还有让我印感触颇深的是,卢梭与黛丽莎23岁发生关系,之后同居。33年后,卢梭56岁,两人结婚。这么多年里,相守不渝。

24、约翰·洛克

25、和大家交流一下读后感,有什么错漏之处望大家指出,很希望和大家交流交流想法。《卢梭忏悔录》-卢梭初听书名感觉高深,初读时感觉有趣,深读时却感吃力(因情节太乱),读完之后心里只剩下了敬佩。

26、他俩之间并没有似火的爱情,但这种相守真令人羡慕,恒久的挚情是值得终身珍惜的,至于似火短暂的爱情便因人而异,各抒己见吧。

27、这是卢梭的一生,我的一生还要慢慢去经历,会发生什么呢?哈哈阅读一个人由他本人叙说且较为客观的一生真的很有确。

28、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他们的爱情史是:精神之爱最后破产之路  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追求真爱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因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肮脏的,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因此,只有当心灵摒绝肉体,向往真理、追求真爱的时候,思想才是最纯洁的、高尚无比的。  这就是被中国人称之为柏拉式的爱,也就是精神之爱。很久以来,这种爱情观被认为是一种崇高至上的爱。因为唯有这种情感才是真正的爱,才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很久以来,人们谈到柏拉之爱,便不得不想起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音乐天才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旷世情缘,这两位终身没有见过面的精神恋人,在书信中彼此袒露了纯真的灵魂。他们精神上早已经融合在一起,却又保持着绝对的纯洁,让后代千千万万人们向往和仰慕。  和世上所有精神爱情一样,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也源于不小心的邂逅。在一个不期然的冬夜,梅克夫人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暴风雨》,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于是,他们心灵之间便搭起了沟通的桥梁。自此,他们的通信,犹如不灭的火焰,燃烧在莫斯科漫长的冬夜,以不懈的执着,期待着春天的来临。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梅克夫人张开她温暖的羽翼,为柴可夫斯基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她定期给柴可夫斯基寄去数额不小的生活补贴,让伟大的音乐家在充满谎言、欺骗、伪善,泛滥着市井的卑鄙、马群般的喧嚣、野兽般巧取豪夺的社会中,得以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让他畅游在神圣的音乐海洋中。她把柴可夫斯基当作她永生中最重要的挚友,和精神开支的对象,却从不考虑从柴可夫斯基身上得不到任何物质的回报。  可以说,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爱情,是世上演绎柏拉精神之爱的绝版经典。他们长达13年的结识,以及频繁的信件交往中,并没有寻求谋面的机会,虽然很多时候,他们近在咫尺。而仅有的一次,他们在意大利偶遇了。梅克夫人在散步的时候,经过柴可夫斯基居住的旅馆,而柴可夫斯基恰巧走到阳台上,两人的目光相遇了,心灵受到极大的撞击了,相互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但梅克夫人很快摘下近视眼镜,匆匆走开了。  也许正是这种精神的爱,让他们心灵保持了长期的互相吸引,而不被世俗所侵蚀;也正如我们常说的,相见不如怀念,距离产生神奇之美。柴可夫斯基向梅克夫人倾诉道:一个钟情的人之所以爱,并非因为他钟情的对象以其美德吸引了他,而是因为出于本性,因为他不能不爱;而梅克夫人在一封末发出的信里曾经自己对自己默默地说:我爱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女人,一个身心都很完美、有能力去爱的女人爱着柴可夫斯基,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比这更美的事物了。在另一封寄出的信里,她热烈地说: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如果这个消息使你烦恼,那就原谅我吧,反正我已经说出口了。  于是,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没有梅克夫人,就没有柴可夫斯基伟大音乐天才的诞生;正如没有华伦夫人,就没有法兰西民族先行者卢梭诞生一样。我想,一个诞生不了梅克夫人的民族,同样诞生不了柴可夫斯基。因此,梅克夫人柴可夫斯基一样伟大。不仅在俄罗斯,而且在全世界,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精神之爱已经成为一个传奇,给人们提供无限想象空间的故事,那种极致的柏拉风格,犹如盛夏的果实,在充沛阳光下的静物写生,虽然没有变幻的色彩,但却如此炫丽而凄美。  但是,从另外方面看,即使他们纯洁脱俗的爱,延续了十三年之久,但最终还是绕不过世俗世界的风雨摧残。1890年,柴可夫斯基接到了梅克夫人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她已经快要破产了,从今以后,恐怕不能再寄钱给他了。于是,他们的爱情也随之戛然而止,犹如琴弦在酣畅的演奏中突然断裂。后来,柴可夫斯基打听到的情况,并不像梅克夫人说的那样,他由爱生恨,以为她从来没有爱过他,当她厌倦了他的音乐,就借口生意破产,永远地抛弃了他。  虽然梅克夫人的实情,并不似柴可夫斯基想的那样。据说,是由于梅克夫人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她的子女们强迫她停止资助柴可夫斯基。而失去精神之爱的梅克夫人,深深地陷入忧郁之中,最后,在精神病院里走完了她生命最后一段凄凉的时间。她对于柴可夫斯基的爱,也随着她理智的泯灭,埋葬在精神病院的病榻上。  由此,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柏拉精神之爱,看起来多么崇高无比,令人仰慕不已。但是,一旦遇上现实的残酷和无奈,谁也无法逃脱此劫;多么漫长的情路也将戛然而止,消失如烟,犹如《天鹅之死》中那柔美宿命的翅膀。从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精神之爱的最后结局,十载经营的爱情城堡,却毁灭于旦夕之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柏拉式的爱情,是如此脆弱不堪,动辄面临着可怕的破产。开始总是闪耀迷离的理想之光,最后却被现实折断翅膀,颓倒在精神废墟之上。  象这样的精神之爱,在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普遍存在,不过,其浪漫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书信往来,青鸟传情,变为虚拟世界里的网恋;可是,君可见,有几对网恋情侣能够修成正果呢?所谓柏拉之爱,实际上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谎言,这是被无数爱情悲剧所证明了的。至今,我们似乎还可以听得到,柴可夫斯基在临终之前,用万分痛苦、疲惫不堪的语调,反复呼唤着梅克夫人的名字,最后却咬着牙,心里充满绝望地说道:冤家……。

29、似乎所有的事都是喜忧参半,有帮助你的人有迫害你的人,有讨厌你的人也有喜欢你的人,友谊会腐烂也会茂密,会哭也会笑,会成功也会失败,会开心也会失落。

30、就内容而言我想这本书里有四个阶段,一是青年四处碰壁,尝试多种职业;二是结识华伦夫人,与其相处的日子;三是离开华伦夫人,名声渐显,与贵族阶层交集愈来愈多;四是遭到新旧派、各方势力的迫害,四处逃难。

卢梭与华伦夫人

31、洛克主张对儿童实施德育时家长要做榜样和示范;要充分练习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要和儿童讲道理,还应该给儿童奖励,这包括尊重、称誉和赞扬,但洛克反对体罚。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但必要的责备、斥责也可保留,但不可挫伤儿童的自尊心。

32、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

33、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34、亲切时,一起经历,享受美好;冷淡时,好聚好散,各自安好。

35、洛克在品德教育方面也有明确的思想。他认为道德教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拥有理想的德行,可以使个人获得幸福,也有助于他的事业成功。

36、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37、也挺好的。

38、关于智育的方法,洛克认为关键要使孩子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提高求知的欲望。

39、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40、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1770年8月生于德国的斯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

41、智慧的培养指的是一种本领的培养,它使人能干而有远见,善于处理具体事务,要把孩子培养成坦白、公正和聪慧的人。

42、在智育方面,洛克强调培养有学问的人。他要求绅士一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学习研究获得知识,增长学问,发展智力;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技能技巧的课业去获得技能技巧。要让儿童学习阅读、书写、画、速记、外语、作文、神学、地理、算术、天文、几何、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自然哲学等。技能技巧有舞蹈、音乐、击剑、骑马、画、园艺、细木工、熏香、油饰、雕刻、铁铜银工、刻板、琢磨、安配宝石或琢磨光学玻璃、商业计算、出国旅行等。

43、在往后的人生中一直与其相伴的是女仆瓦瑟,也是他的妻子,瓦瑟是一位单纯的姑娘,一直陪伴卢梭身边,在这期间,瓦瑟为卢梭生下了五个孩子,可是依然没有名分。也许是任由朋友占有妻子的原因,直到晚年时,卢梭才决心和她举行一个简单的婚礼仪式。不过从其《忏悔录》一书来看,他也知道自己因为小时候的影响,所以三观早已不正,害怕自己孩子受到自己的影响,所以选择将5个孩子送给了他人,也许换一个环境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44、洛克非常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为此他提出一套保持健康的建议。如他认为儿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少吃药,衣服不能过暖或过紧;他主张饮食要清淡,认为儿童最好的食物是牛奶、粥、面包、蔬菜和水果。儿童的卧床要坚硬以锻炼身体,这样可以把孩子培养成强壮、勇敢又坚定的人。

45、??卢梭(1712—1778年)法国思想家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非常困难,他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年,由于同狄德罗在宗教等观点上的不同,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年,《新哀洛绮丝》发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这部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出版,这两部书既引起了百科全书派的尖锐批评,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当局的谴责。当时,法院下了通缉令,教会也发出声讨书,两本书在许多地方被教会当众焚烧。瑞士当局下令逮捕他,他只好逃往普鲁士管辖下的讷沙泰尔,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但是,此时,卢梭的名声已经传播到欧洲各地。卢梭同伏尔泰之间的矛盾也加剧。卢梭一度到英国居住,不久又回到法国。晚年时最有名的著作是《仟悔录》。1778年去世。卢梭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精华和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思想。他坚持自然神论,反对无神论,唯心主义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倾向。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卢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