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第三段注音
1、被,放在动词前,表被动.
2、三闾庙(戴叔伦)翻译:
3、第三部分(第11段),写屈原自沉汨罗的经过。这部分着重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清”者“醒”者必然是厄运。第二次对话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这部分形为记叙,实为议论,以转述人物对话代议论,既评屈原之志,也抒司马迁之情,从不同意见的争论中,突出屈原的观点。
4、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通“旨”,意旨,旨趣。)
6、yuánxiāngliúbùjìn,qūzǐyuànhéshēn。
7、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8、第三层(第3段),写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以及对《离骚》的高度评价。《离骚》是由怨愤产生的。“王听之不聪”“谗谄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是其外因;“穷”和“怨”是其内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穷”的具体内容。“穷”则“怨”,“怨”则“歌”,于是司马迁作出推断:“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里,把《离骚》与楚国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和屈原的主观感受紧密地联系起来,表明写作《离骚》正是屈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对《离骚》内容和形式的评价结合屈原的品德修养一起进行,从文如其人的角度,介绍屈原的志洁行廉是其“文约”“辞微”“称小旨大”“类迩义远”的思想基础。《离骚》特别突出“志洁”这个特点,以污泥、浊秽、尘埃、滋垢喻邪恶,以美人香草喻高洁的志趣。面对种种邪恶,屈原矢志如一,出污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赞扬屈原的这种高尚品德可“与日月争光”。
9、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
10、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量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
11、第二部分(第4至第10段),写屈原由见“黜”而见“迁”。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12、三闾庙(戴叔伦)赏析:
13、quyuanzhongerbeibangjichu
14、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所述的事物也是透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
15、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于暗示性和启示力的艺术。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含蓄而不明朗,含蓄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书。戴叔伦的《过三闾庙》兼得二者之长,明朗处情景接人。
16、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17、三闾庙(戴叔伦)拼音版注音:
18、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地;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
19、第一层(第4至第7段),写屈原被怀王罢黜后,怀王三次被秦所骗,最终客死于秦,突出屈原的个人遭遇与楚国命运息息相关。
20、屈原列传第三段主要写了屈原写离骚的原因和离骚与国风与小雅之关系,所以背诵时掌握以上两方面也很重要。
21、第二层(第8至第10段),写顷襄王昏愦,屈原见“迁”。这一层突出屈原遭放逐后还“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又一次为屈原作不平之鸣。
22、戏剧冲突是曲折发展,逐步上升发展到高潮的。对话内容是靳尚向郑詹尹授意密谋暗害屈原,接着是屈原的独白。一方是邪恶势力密谋策划,一方是正义化身的呼告诅咒,预示着更激烈的直接冲突必将到来,达到了剧情的高潮部分。
23、靡不毕见。(见,用“现”,出现。)
24、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25、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6、第四部分(末段),写屈原死后的影响。一是屈原创造的楚辞一体,作者后继有人,但都不能像屈原那样直谏;一是屈原死后,楚为秦所灭。
27、诗人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慨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28、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诗人围绕一个“怨”字,以明朗而又含蓄的诗句,抒发对屈原其人其事的感怀。
29、“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期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光明的热切追求。
30、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出自《屈原列传》:"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意思是,屈原尽忠,却被诽谤.他被罢免官职后,内心十分忧愁抑郁.
屈原列传第三段注音
31、答:屈原忠而被谤.既黜的读音是
32、屈qv声调是一声。原yuan声调是二声。列lie声调是四声。传字是多音字拼音一是zhuan四声。拼音二是chuan二声。屈原列传qv,yuan,lie,zhuan。
33、然而,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已经无处可以呼唤他的冤魂归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借来化用为诗的结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这种写法,称为“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前面已经点明了“怨”,此处如果仍以直白出之,而不是将明朗和含蓄结合起来,做到空际传神,让人于言外得之,那将会非常索然寡味。此诗结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
34、第二层(第2段),写上官大夫嫉贤进谗和怀王信谗,屈原被怀王疏远。“王怒而疏屈平”总括屈原政治生活中的第一个不幸。与上文的“王甚任之”形成强烈对比,这一“任”一“疏”,见出楚王反复无常,践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国政治的腐败黑暗可想而知。
35、这篇课文共12段,可分四个部分。
36、后人作屈原列传,屈原列传中有相当一部分易错字,为避免大家踩坑,经整理如下:
37、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38、《屈原》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的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第二部分:雷电颂。
39、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辦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网,写下了《离骚》。
40、qūyuánzhě,míngpíng,chǔzhītóngxìngyě。wèichǔhuáiwángzuǒtú。bówénqiángzhì,míngyúzhìluàn,xiányúcílìng。rùzéyǔwángtúyìguóshì,yǐchūhàolìngchūzéjiēyùbīnkè,yìngduìzhūhóu。wángshénrènzhī。
41、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42、屈:qu,一声,QU,字形:半包围结构。原:yuan,二声,YUAN,半包围结构,列:丨e,四声,LE,传:zhuan,四声,ZHUAN。
43、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44、屈原列传的第三段的背诵方法: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再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根据提示,结合文言文的译文,慢慢的理解性的记忆就可以了。
45、人穷则反本。(反,通“返”,返回。)
46、第一部分(第1至第3段),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这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47、谤,诽谤,恶意中伤,污蔑.
48、黜,降职或罢免.
49、rìmùqiūfēngqǐ,xiāoxiāofēngshùlín。
50、《屈原列传》第三段背诵方法:首字提示法。先在纸上写出每一句首个字,起到提示作用,等背熟了,再略去首字,反复练习。比如第一句“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首字是“屈”字,共五句;次句首字是“离”字,共两句。写在纸上,“屈”,五。“离”,二。……以此类推反复练习,直到会背为止。
51、qūyuánzhōngérbèibàngjìchù
52、先秦·屈原
53、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
54、屈原忠而被谤既黜读作:
55、以上是个人学习方法,仅供参考。
56、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
57、第一层(第1段),写屈原的身份、才识。以“王甚任之”总括楚怀王对屈原的信任,以“博”“强”“明”“娴”“图议”“接遇”“应对”点明信任的原因,也点明了下文上官大夫嫉妒的原因。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楚国的国君芈(mǐ)姓,熊氏,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受封于屈邑,因以封邑为氏,所以说是“楚之同姓”。
58、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
59、《屈原列传》层次结构
60、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列传第三段注音
61、忠,忠诚,效忠.
62、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6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