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阵寒鸦过,谁家妙栗香。少年光景只寻常。回首壁间灯影,兀自照髯长。
2、《词律》认为此调前后阕应相同。然黄庭坚《喝火令·见晚情如旧》后段“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二句,恐前段有脱误。
3、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以黄庭坚《喝火令·见晚情如旧》为代表。后段句法,若准前段,则第四句应作“星月雁行低度”,今叠用三“晓也”字,摊作三句,当是体例应然,填者须遵之。
4、蒋英(蕊仙)〔清代〕
5、试问茫茫宇宙,几度变沧桑。
6、喝火令元宵前一日偶成
7、奕绘〔清代〕
8、彩袖香招蝶,新妆黛掩螺。昼船双桨疾于梭。越是三更,越是冶游多。
9、其实【喝火令】是叠加结构,即下阕原句是“星月雁行低度”;将“星”、“月”拆开,添加双领字的“晓也”,然后扩充词意“稀”、“西沉”,形成叠加的强调句式,即“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建议先创作叠加结构,然后再拆字摊破。
10、选韵神方倦,敲棋指尚寒。良宵随意步庭轩。却好云开,却好月如盘。
11、越是客舟停处,面面起笙歌。
12、赤枣从人打,黄花得酒良。向来哀乐莫思量。试问古来豪杰几兴亡。
13、饮酒浑无量,栽花尽有闲。流光虚度一年年。祗为多愁多病,改却昔时颜。
14、薛时雨〔清代〕
15、柔橹惊残梦,韶华逐逝波。四年重向此经过。一笑虎邱风月,大半属青娥。
16、却好横斜疏影,和月上阑干。
17、常用体【喝火令】词牌格律范词欣赏:常用体【喝火令】宋·黄庭坚(65字)上阕『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仄平平。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下阕『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仄平平。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星月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注:
18、喝火令,词牌名,调见《琴趣外篇》载北宋黄庭坚词(《山谷词》),以其词《喝火令·见晚情如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七句四平韵。代表作品有《喝火令·偶忆》等。
19、喝火令舟泊姑苏
20、常用体【喝火令】无统一【主韵律】,是标准【律句】的单、双平混合入韵。
2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 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 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 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离别的“ 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确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 目前已有的资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 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 ,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 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 ”,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 ,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 《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 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 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在歌曲的翻译与填词方面,李叔同的《送别》得算是极品之作。在那部老电影《城南旧事》 中,《送别》一曲贯穿始终。影片一开篇便是笙与竖琴的《送别》曲,之后片中的每一段离 别都会响起这段主题音乐,“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配合着片中晕黄的画 面,中国式的离情别绪被这首有着浓郁中国风味的歌曲巧妙、含蓄地喧染。大概不会有很多 人想到,《送别》的作曲其实并不是李叔同,而是美国人奥德威,原曲名叫《梦见家和母亲 》,典型的美式直白风格。日本文学家大童球溪后来给这首歌填上了日本歌词,改名叫《旅 愁》,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此曲后非常喜欢,翻译成中文,又在7年之后,重新填上了 新词,就是《城南旧事》所用的版本。长亭,古道,晚风,芳草,夕阳,竹笛,浊酒,寒梦 ,写尽离别愁,思乡情,颇有元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风。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的风韵。因此,后来李叔同的《送别》曲被广泛传唱,而奥德威的原曲 却渐渐被人遗忘了,某次美国一个少年合唱团来中国访问,就专门献唱了两首用中文演唱的 曲目,一首是《茉莉花》,另一首便是《送别》。连奥德威的家乡人都已把《送别》当成了 “中国造”,可见李叔同词作的强大魅力。 晚风拂柳笛声残——李叔同《送别》赏读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对分离的凄迷,“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是对别离的伤感,“金陵弟子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是别离时的苦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送别曲中,“离情别怨”是永恒的旋律。“五四”运动以后,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依旧蓬勃,佳作如潮。其中,李叔同先生创作的校园歌曲《送别》,尤其脍炙人口,风行天下,历久不衰。李叔同(1880-1942),法号弘一。他多才多艺,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既是一代高僧,又是才华横溢的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和戏剧活动家。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以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大师。《送别》写于1905年,是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所作。 从总体结构看,《送别》很像一首古词(类小令),共三段,其中一、三两段文字相同。 第一节,着重写送别的环境。作者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暮色”、“弱柳”、“残笛”“夕阳”八个典型的意象,渲染离别的场景。“长亭”“古道”是写送别的地方,这使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无数次离别,如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等。“芳草”喻离情,如《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晚风拂柳”暗示了惜别,“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山外山”喻天各一方。而这一切别绪,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的特定时间里,只让人感受到友情温暖、斜阳温暖、晚风温暖;温暖而又缠绵。 第二节,着重写送别人的心境,是全曲的高潮。通过“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浊酒”、“夜别”、“离梦”,诉诸感官,触动心弦,诱君品鉴。送别之情,当然会从内心生出许多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再见又待何时?有几人能相守在一起?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一杯浊酒尽余欢”,这的确是一种无奈的凄美,把酒离别,“都门帐饮”,愁绪纷乱,友人何时能相聚?最后,在时空的交错中,作者又以现在时的“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从感情上看,梦里重逢照应上文的“山外山”,从韵律上看,它是重复强调,但这个重复强调却是更进一步的思念,惟有相思入梦频。 第三节,是第一节的重叠,进一步烘托别离的气氛,是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其中,“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两句周而复始,与回环往复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种回环美,加深了魂牵梦绕的离情别意。 全词三节,有起,有开,有合;紧扣主题,营造了让人迷醉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语),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景物依旧,人在别时,倍感凄凉。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全词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夕阳下,群山相连,碧草茵茵,一望无际;近处,长亭、古道,晚风轻拂,杨柳依依,送别的竖笛哀婉幽怨。一对知心朋友分别在即,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双方都有无限的感伤。他们端起酒杯,想借酒尽最后的一点欢娱。酒醉梦别,彼此在记忆中留下那“晚风拂柳”“夕阳在山”的难忘一幕! 整曲《送别》,沿婉约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歌词造句长短参差,句式充满变化。曲谱借用了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歌曲《旅愁》的旋律(而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的《旅愁》又是借用了美国艺人约翰·P·奥德威所作《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李叔同人瓶装己酒,写成了中国诗味极浓的校园歌曲。那种痴情,那种哀怨,那种眷恋,统一于《送别》的歌吟中,珠联璧合,画意诗情,相得益彰。全词韵字——边、天、山、寒,即an韵,皆读平声韵,声音亮丽。第二节开头两句,换一个uo韵,无呆板之感,和谐优美。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这,永远让人沉湎惦恋的惜别的旋律哟…… 参考资料:http://www.ruiwen.com/news/29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