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教育任务: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思想体系的中心。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苏格拉底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伦理问题,这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样做人。
2、两者的表达风格不同。柏拉图:其对话汪洋恣肆,融思辨、推理、神话、想象、比喻于一体,富有感染力。亚里士多德:其论文严谨冷峻,不带感情色彩,是科学的观察、描述和逻辑的概括、分析与推理结合的产物。
3、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4、)贬低乃至否定感觉的认识作用,但理智的认识活动不能脱离情感。
5、亚里士多德:推崇的最高实体是神,这主要是一个思维实体,在价值上是中性的。他在形而上学之外建立了以善为目标的实践科学和与美相关的艺术科学,构成了以真为主导,善和美为侧翼的科学传统。
6、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7、三、教育的目的
8、亚里士多德:
9、旨趣不同。柏拉图:热烈地追求至善、尽美和恒真,在超验的理念世界寻找和寄托自己的理想,企图以此匡正现实。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以常识为准则,虽然承认理想的崇高,但强调理想不等于现实,最好的不等于可行的。
10、【不同点】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理论背景不同。
12、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
13、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14、二、苏格拉底法
15、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16、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因此,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他说:“美德由教育而来”。教育必须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知识,从而去做美好的、光荣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去发掘、发展人的的美德和善。美德和善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一个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是要把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
17、美德即知识(美德可教)
18、③此外,理念论和实体论设定了不同的最高原则。柏拉图:最高的理念是善,善的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理念论要求现实与理想、事实与价值相统一,这不但是关于本质或本体的学说,而且把宇宙论、知识论、伦理学、政治学和艺术观都统一在其中。
19、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各门学科发展、成熟的时期,注意吸收各门学科的成果,思想带有综合性、调和性,在两种极端中取中道。
20、)他把理性活动限制在抽象、演绎或归纳的逻辑范围。柏拉图生动活泼的辩证法在亚氏那里成了辨析和推理的手段。
21、“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22、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23、)指出了感觉的基础作用,肯定感觉与理智的联系和理智至上的地位。
24、区别了经验与超验、感觉和理智、自然与超自然两类领域和能力,坚持超验或超自然的原则的统摄作用,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理智主义传统。
25、基本思路不同。
26、柏拉图:
27、一、美德即知识
28、教育的意义:承认人的差异性,但更强调教育的意义。
29、教育方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
30、他们对哲学的共同贡献在于: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31、②他与柏拉图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用“分有”、“摹仿”等来解释亚里士多德:解释原则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把各类实体按照现实性程度排列成连续的等级关系,克服了两个领域的断裂。
32、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唯心主义发展的奠基人,其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
33、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
34、①两人对世界所作的不同概括可被归结为理念论和实体论。
35、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36、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37、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和师生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答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38、二、政治思想方面不同
39、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40、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41、【相同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最高成就。
42、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43、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4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使人变得有智慧的必然步骤,因为只有一个人很谦虚并“自知其无知”,他才能学到知识。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就是通过回答使对方的知识能够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露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从一个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所谓“下定义”就是对发现的真理加以表述。
44、突出了哲学的优越地位,论证了哲学高于其它学科,指导道德和政治生活的作用。
45、二、政治思想方面不同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是自然共同体。此外,他认为城邦应当先于家族,而家族又先于个人,就是说在生成次序中最后,而在存在次序中最先。他还著名于他的论述“人本质上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把政治构想为更像生物而非机器的存在,是离开其他部分就不能存在的多个部分的搜集。
46、苏格拉底(前469——前399)雅典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生活在雅典极盛转衰的时代,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以毒酒而死,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教育思想散见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和色洛芬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中。
47、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48、)其提倡的形而上学却专以“存在”为研究对象。实体论把“存在”归结为实体,导致一种强调个体存在高于和先于普遍型相、型相只是个别存在的一个构成方面的观点。
49、柏拉图:承袭苏格拉底反对智者与自然哲学家的立场,思想带有论战的特点,关注一与多、静与动、理性与感性的区别,通常站在极端的立场,强调单一的、不动的、不可感的东西的真实性,贬低或否定其对立面,对自然哲学和其它学科的知识吸收不多。
50、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51、)逻辑上的思辨、推理和讨论同时也是求善和审美的活动,理智获得的知识具有实践性和美感,知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迷狂,在此思想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不复存在。
52、一、哲学思想方面不同
53、柏拉图:理念论的对象是绝对的、不变的、无形的型相,“存在”仅是多个通种中的一个。
54、一、哲学思想方面不同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55、知识论不同。
56、)但他又设定了一个纯形式,这是向理念论的妥协。
57、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58、苏格拉底教学生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他的观点,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开始,通过和学生谈话讨论和辩论,引导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自己的得出答案,形成正确的思想,这种问答式教学法即人们所称的“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本人把他这种逐层结论使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逐步引申,最终得到正确结论的方法成为“知识的助产术”,他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既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与模糊的知识,他认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犹如母体中的胎儿一样,教师的作用就在启发这些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59、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60、苏格拉底主张知德合一,美德即知识等,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生活的年代和中国的孔子大至相当,苏格拉底的思想蕴含着人文主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