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造句
1、【拼音代码】:wybl
2、为时未晚这个词语是一个成语。
3、这次小明参加的小测验,没考好没关系,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4、亡羊补牢
5、虽然你以前做错了事情,但只要你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6、学习中出现问题我们要及时补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7、亡羊补牢造句:虽然这次考试没考好,但是我们要认真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8、精疲力竭造句:今天一大早我就去爬山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到山顶,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9、亡羊补牢,汉语成语,拼音是wángyángbǔláo,意思是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出自《战国策·楚策》。
10、在还没有踏入社会之前,亡羊补牢,学好本事,吃点学习的苦,就不用吃生活的苦了。
11、【拼音】:wángyángbǔláo
12、做错了事,我们要及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几天开运动会,我累得精疲力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千万不要揠苗助长。
13、【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4、知错就改【拼音】:zhīcuòjiùgǎi【解释】:知道自己错了就立即改正。【造句】:真正做到知错就改是不容易的。3、收之桑榆【拼音】:shōuzhīsāngyú【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造句】:这于我是很不好的,所以赶紧订正宁此,庶几‘收之桑榆’云。4、见兔顾犬【拼音】:jiàntùgùquǎn【解释】:顾:回头看。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造句】:夫见兔顾犬,或未为晚,今能议及,岂不犹愈于已。5、匡救弥缝【拼音】:kuāngjiùmífèng【解释】: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造句】:秕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
15、《亡羊补牢》作者:刘向,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16、【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知错就改
17、【故事】:战国时楚襄王荒淫无度,执迷不悟,将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五个月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18、为时未晚造句:
19、对孩子的学习不要堰苗助长,要踏踏实实。对自己所犯的错要及时纠正,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20、像“亡羊补牢”的这种形容出错以后还可弥补的词语还有:来者可追、知错就改、收之桑榆、见兔顾犬、匡救弥缝。
21、为时未晚的近义词:亡羊补牢,吃一堑,长一智,知错就改,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22、【英文】:lockthestabledoorafterthehorsehasbolted
23、【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4、【近义词】:知错就改
25、揠苗助长造句:对待孩子的学习,我们要循序渐进,让他们慢慢积累,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26、我用愚公移山的力量去尝试,雨后彩虹的出现!
27、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28、亡羊补牢作者是谁——答: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29、【举例造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30、【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亡羊补牢的意思和造句
31、亡羊补牢最早出自《战国策·楚策》,作者是西汉刘向。亡羊补牢,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32、你好,亡羊补牢近义词语,亡羊补牢,补牢顾犬,顾犬补牢,见兔顾犬,来者可追,失马亡羊,收之桑榆,贼去关门,类似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有,刻舟求剑,曹冲称象,孔融让梨,自相矛盾,掩耳盗铃,郑人买履,叶公好龙,守株待兔,祝你愉快!
33、来者可追【拼音】:láizhěkězhuī【解释】:可追:可以补救。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但是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赶上。【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造句】:辨之不早,嗟已迫于桑榆;来者可追,幸未填于沟壑。
34、《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