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是谁说的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2、鸿毛:也是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3、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却像鸿毛一样轻.
5、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仍矢志不移,决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
6、这是我向来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地位,使人们会这样地认为。
7、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8、这是司马迁说的。司马迁在因为受不了屈辱想要草草了结自己性命的时候,想到自己并没有什么功绩,就忍辱负重活了下来,写下了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有的人死的意义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的意义却比鸿雁的毛还轻。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生平功绩的。
9、是,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0、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2、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13、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14、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5、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6、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
1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泰山是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
1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人的死比羽毛还轻。说明有人死得其所,死得有价值,有人的死无足重轻,没有意义。 出处:汉代司马迁写的《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20、泰山的意思是代表广大老百姓,代表人民群众。
21、意思: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素所自树立使然。
22、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
23、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24、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拓展资料:《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25、《报任安书》
26、这是正义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付出的一切。
27、毛主席也把这句话放到了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悼词上,留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千古名篇。
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这句话来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在纪念普通战士张思德同志所著的为人民服务中以这句话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泰山在这里比喻人的悲痛的程度,即心情特别沉重。
29、人固有一死,这句话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整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注释:固:固然,虽然,必然的意思.
30、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人早晚要死,有的人死的有价值,有的人死的却毫无意义,所以他提倡人要死的有价值,要为国家,他人做出贡献。告诉我们人应该立志,做有意义的事。
人固有一死是谁说的
31、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3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33、人固有一死不是司马迁说东方朔,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出自写史记的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
35、或:有的人于:比相比泰山:山东泰安的泰山,比喻伟大
36、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