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叔时
1、吴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人。
2、组词是叔叔。
3、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
4、“叔,少也。”——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释诂》“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新生的。
5、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齐国有一著书的贤人时子,其后有以其名中之时为姓。 5、出自他族。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今满、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6、出自嬴姓。据《路史》所载,古有时国,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
7、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指最小的。仲、叔、伯、季是古人用于兄弟排行的次序。
8、时姓来源有五:
9、“叔”,普通话读音为shū,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叔”的基本含义为兄弟排行次序第三,如伯、仲;引申含义为父亲的弟弟,亦称跟父亲同辈而年纪较小的男子,如叔父、大叔。
10、李叔叔特别讲义气重友情。
11、“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这个字《说文》认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于幼禾,总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晋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换字。
12、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周文王有十个儿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
13、吴均当时人称“古之狂者”。
14、“仲,中也,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zv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15、古人字前常加排行次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后来伯仲之弟统称“叔父”。
16、出自春秋时楚大夫申叔时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申叔时之后,为别他族,以王父字为氏。
17、我真的特别喜欢看那些工作的叔叔们。
18、得姓始祖:
19、申叔时。春秋时楚国公族,名叔时,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阳),人称申叔时。春秋时,陈灵公无道,与大臣孔宁、仪行父一起与夏姬通奸,夏姬之子征舒知道后羞恨交加,就弑杀了陈灵公。当时,楚国正欲争霸中原,即以此为借口,楚庄王率兵亲征,斩杀了征舒,然后灭掉陈国。班师回楚都后,庄王设宴庆功,群臣纷纷祝贺,独有申叔时持有异议,认为庄王除掉弑君的征舒,陈人会感激不尽,而灭掉陈国,只会适得其反,犹如蹊田夺牛(即牛踩了田里禾稼,田主为追偿而夺去其牛),非王道之举。庄王听后,连连顿足,遂下令撤回军队,恢复陈国。庄王之举,赢得了北方诸侯的信服,为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坚实基础。而申叔时因此谏也名声鹊起,百世流芳,其后世子孙中有一支以王父字为氏,称时姓。并尊申叔时为时姓得姓始祖。
20、总是在夏天想起你那年春天,当街一个男子大叫冰糖葫芦,不甜不要钱,你屁颠屁颠的跑过去,叔叔,我要一串不甜的。
21、他出生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梁初,柳恽任吴兴太守时,召为主簿,常与赋诗,后为建安王记室,又迁国侍郎,入为奉朝请。他为人耿直,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后又奉诏撰写《通史》,皇自三始,迄于齐代,未成而卒。
22、“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同义的“兄”字,从人从口,表示在家里是发号施令者,这与“公”字从口,上面的“八”表出声(甲金文下边不是厶),表示是国家的发号施令者相似。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唐代后汉语借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的“哥”aGa,我们的“伯”字则传到阿尔泰语为“伯克”baeg,跟古汉语的“伯”一样,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伯”字甲骨文只作“白”,好几位文字学家解作日光初出,郭沫若则解为象大拇指,认为跟“擘”同根。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23、出自子姓,商汤支庶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宋国大夫来,受封于时邑,子孙以邑为氏。
24、在日常使用中,“叔”常做形容词,表示末、衰,如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