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老子顺其自然的名言优选74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五行缺钱 点击:90

老子顺其自然的名言

1、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2、顺其自然原意出自老子《道德经》。

3、·道德学说的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

4、不敢为天下先,谦卑处下,无智无欲,与物无争,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此为水性,此性虽不为器用,而无器能与之争,此不争之器,无器能比。

5、·天下之祸莫甚于私欲,天下之患莫大于相争,衣食起居,人之性也,然过之则为欲也,庶民争利,大夫争权,诸侯争地,皆私欲所致,天下焉能不乱。

6、自然和谐,星辰顺序,天清地宁,风调雨顺,万物繁荣;

7、·道是隐形的,德是显现的,德不能离道,道更不能离德,无德不能现道。道为体,德为用,即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8、家庭和谐,六亲和睦,夫妇和顺,家道昌盛,乐享天伦;

9、老子提出的是“天道自然,无为而治”。庄子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观点。

10、天地造化万物众生,虽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其不外乎一阴一阳之道,人得阳而生,阳尽而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乃天地自然之道,无人能逆。

11、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道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无为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这就是道的本性。

1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13、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凡事都要顺其自然,要更看重过程,要更看重心灵的感受,至于结局如何,名利是否在握,这些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要过的舒适自然。

14、人类和谐,天下太平,社会稳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15、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16、首先对万事万物不可过于执著,执著之者难明道德,执著之人,必生妄心,妄心一起,妄欲即生,贪心妄想随即而至,当他的贪欲得不到满足之时,必会心生烦恼。所以,人应该忘却执著之心,万事不可强求,妄求,不为外物所扰,顺应自然而为。保持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如此即可与道合真,与德合本。

17、德者,道者用也,二者一也。人合于道者则德,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和谐是道德学说的基本法则之一。

18、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19、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

20、意思是指上天随着大自然的改变而改变,人随着自己的变化而慢慢的变化。

21、·何为道德?

22、内欲者贪于进修,穷寻真理,自以为无所不知,总是找人争执、辩论,不虚心,不请教,以致烦恼而生。

23、人生于天地之间,生老病死本应顺其自然,不可以倒行逆施,战争无端夺去他人生命,悖逆大道。

24、·人的欲望有两种:

25、·福祸互化:福祸之事相互倚伏,福可转祸,祸可转福。得福得祸,皆因每个人自己的行为所致,正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积善可得福,积恶可得祸,因果之理循环往复,相互转化,并无定律。

26、·人生于天地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也。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27、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28、·道有三宝,若能执道之三宝,大道不难修矣。道之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29、俭性清静,清清静静,无妄为之行,顺天应人,合于自然,利益万物,物物受益,俭安能不广。

30、·道者,天地之祖,万物之宗也。其形也虚,其象也无,其性也自然。天地因之而生,日月因之而行,人物因之而成,不以人之好恶而改之,它是天地万物一切变化中永恒不变的。

老子顺其自然的名言

31、·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32、人身和谐,阴阳平衡,百脉畅通,身康体健,心旷神怡,颐养天年。

33、我们总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34、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自然者,自得其然也。自然是对道之状态与作为的形容,而非道之外更有一实体的自然。

35、·行善之人善源于自然,欲求回报的善非真善。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水柔之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无有入于无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之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治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37、一种叫外欲,一种叫内欲。

38、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

39、慈性自然,以仁慈之心善待天下万事万物,以己之慈,感化万物,万物受感,自亦归慈。若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40、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

41、不识阴阳,先天不足,病魔缠身,本可长寿而中途短命而死者,十中有三;

42、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43、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44、顺于自然,和合阴阳,心清无欲,尽享天年,寿终正寝者,十中有三;

45、外欲之人,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以致心中不静,而生烦恼,身心皆疲。

46、道者性也,乃天地万物,一切生命之先天之本,原始之性。其无形无象,含而不露,空虚无迹,却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无所不为,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却从不自彰、自恃。

47、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

48、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

49、人其生虽同,其死则异,其异有三:

50、·为何有的人死得早,有的人死得晚呢?

51、道的这些特征,反应在人的行为上叫做德。

52、人之行事,守此三性(慈性、俭性、不敢为天下先),执此三宝,事无不成,道无不就;若舍此三宝,贪心必生,争强好胜,争权夺利,争先恐后,仁慈皆无,如此相争,与道远矣,身虽不死,神实已亡。

53、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的不强求的意思是:人们常说的顺其自然,不要以为人家是不努力,而是经过拼尽全力后,欣然接受事情的结果,而不会去计较自己的付出的一种心态。是告诉人们不要误解了“顺其自然”的含义,如果真的听任事情的发展,放弃一些机会,那叫懒汉思想。

54、出处:出自《道德经》。

55、凡此两种有贪欲之人,必身心逐于外物,忧苦藏于自心,迷失本性,损伤自己的精气神,以致苦不堪言。

56、当一个人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会耽搁,执行力这件事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57、这里是说不要把顺其自然作为自己不思进取的挡箭口,什么都不做,而是要自己努力拼搏或者争取之后的不强求才可以称得上叫做顺其自然。

58、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59、·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君命不可违,天命更不可违,兵者杀人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不可以胜为快,战争一起,尸横遍野,民不聊生,应以悲泣之心处之。

60、这句话让人特别有感触。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不管了,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前面的一个“不管了”,讲出了说话者的真实心态。不管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把一切交给老天了。这是顺其自然吗?这不是顺其自然,而是不作为,是逃避!

老子顺其自然的名言

61、·治世者,应涤除妄欲,消除妄为,积蓄精力,上下合一,贵贱不分,民心自服,不生争端,天下安泰,君民同心,遵道贵德,这样则无所不治,无所不化。以此为治,则江山永固,千秋万代。

62、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全力之后,面对任何结果,哪怕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能坦然地接受,不强求,不拧巴。只要努力了,没有遗憾就好。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另一句话“尽人力,听天命”。听天命,必须是在尽人力之后的。“尽人力”无愧于心,“听天命”乐观通达。

63、只要下定决心迈出第一步,不论经历多少打压都不选择放弃,向着自己心里的目标用力跑过去,大不了摔倒了再爬起来,到达终点的时候,就会知道,原来想象中的简单其实荆棘丛生,但走过的那些坎坷和困苦都会让自己日后去感激。

64、“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

65、所以,与其对当下的生活满腹牢骚,不如努力地去改变。

66、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虚、静都是形容心境原本是空明宁静的状态,只因私欲与外界的干扰而变得不安.所以老子劝导人们不争功名,不求私欲,让心灵回复自然的状态,顺从自然的法则.老子哲学主张人力不可违背自然,不论为人处事或者治国,都要顺其自然.这一点贯穿全书,如,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第九章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67、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68、·如何能做到去欲还本,合于道德呢?

69、因贪欲过重,追逐名利,贪享过度,耗尽阳气,中途夭折者,十中有三。

70、·人为什么会死呢?

71、国政和谐,上下同心,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姓乐业;

7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是无法抗拒的,我们不能做那些违背本性,背离自然意志,束缚心灵的事。

73、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

74、此处原是老子“小国寡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从中也可以看出老子的人生哲学,即顺从自然。他认为在当时,自给自足的田园式生活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所以描绘出一幅各家各户自得其乐的美好图景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