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1、濡,就是:濡润;儒,就是:用“人味道”濡润其他人;乃至彼此濡润。
2、另人学的别人得,学习这种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苦甜自知。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有的人喜欢喝果汁,有的人喜欢喝白开水。喜好不同,所得不同。
3、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4、道家文化中“天爱万物,一切平等”的思想呼吁生态和谐:
5、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6、因要上神坛,人们便用精美的盒子和美丽的绣巾将之精心粉饰,使之尊贵无比,而当“刍狗”在祭典中完成使命后,人们就将之废弃,任路人践踏,甚至当作柴火,再也不会像在上祭坛前那样对之恭敬有加。
7、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自然生态和谐统一,更在于人与宇宙的和谐统一,宇宙天体和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照应的,人只有将自己将自己的频率调整得和宇宙自然一样,就能和宇宙和谐共振,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8、老子说: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9、四.无为
10、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11、:治人事天莫若啬。
12、道家的宗旨是:
13、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14、老子说: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15、三、致虚守静
16、道家思想是治国理念。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天子治国如何长久。怎么做才能称得上圣人之名。道德经所阐述的内容都是针对天子的行为而言的。道德经最终改变的是天子。而儒家思想则更多的是臣民的行为规范。总体意思是臣民们怎么做,才是正统。规范的是臣民的行为。
17、一.道法自然
18、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去刻意的干涉,顺其自然
19、无所不能、长生不灭,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20、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21、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22、家思想之精髓:
23、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24、老子说: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25、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就是:顺其自然。
26、: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7、“致虚极”,就是要做到空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空明一片,湛然朗朗。“虚”从道家角度来看和佛家的"空“有些相似,是一种精神状态,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是把自身对世界认知的主观意识去掉,达到空和虚的状态,才能够接受足够多的信息用以分析事物变化的真正规律。
28、这两家都不能叫导弹qi上天
29、扩展资料:
30、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31、天地万物的尊贵与废弃就像宇宙运转一样,是遵循固有规律的,任谁也无法逆转。所以,天地因道生万物,让其成长到巅峰盛极,然后走向衰竭,天地万物无一幸免。天地从不因生万物作为善,也不因杀死万物作为恶。所以,天地生万物,物无贵贱。
32、天地对万物不会厚此薄彼,不会因为你是善人或是有益于人类的补药,就多给你一点阳光雨露,反之,也不会因你是恶人或毒药就不给你或少给你一点阳光雨露。天地不是因为喜爱万物而让其繁荣生长,也不是因为憎恶万物而使其衰败消亡。
3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3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不会特别对某物施恩,世间的每个生命都如“刍狗”一样,在履行自己角色使命的过程中,在普遍的大自然法则指挥下,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从极尽尊贵到被随意废弃的过程。
35、道家文化中“曲成万物”的法则达成人与人和谐:
36、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3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38、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历代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现代人说到道家以为就是清心静气、自然无为或中医养生的表面印象,真正的道家远比这些表面印象更为博大玄奥。
3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0、惟有收心归静,凝神于虚,养气于静,达到虚极静笃,自然万象皆空,一真在抱
41、老子说: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42、“曲成思维”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品格,由道家开启。道家文化的渊源是《易经》,《周易》形成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转换理论架构,《太极图》也准确表述出世界万物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和谐运动之道。
43、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44、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晓宇宙万物运行法则是曲线,当代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道家的这一哲学法则。可以说,道家的“曲成思维”筑就了中华文化的品格,而此品格又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世风格。
45、老子说: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46、二.天人合一
47、老子曾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狗是六畜之一,其肉是上古祭祀时常用的祭品,后经演变,周朝以后,狗肉就渐从祭品中免去,但有些祀典仍需用草扎一只狗代替真狗,即“刍狗”。
48、道家思想的一个字概括是“道”,“道”是宇宙的本源,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无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道家认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
49、:善用人者为之下。
50、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51、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52、老子说: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53、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濡……儒。
54、:治大国若烹小鲜。
5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6、老子说: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57、:无为而无不为。
58、有无万化,无始之始,不争之争,无名之名道家:老子讲“无为”;庄子讲“逍遥”。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和自然,但是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道家尊重人的本性也尊敬自然的法则。所以,人,作为行动之源,首先在学习道家文化时,要搞清楚自己,然后搞清楚自然,最后怎么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道家是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的,核心思想是“道”要求个人生长和社会发展都要遵循这个“道”,致下,清虚,清静,无为都是“道”的品质,都是需要做的。
59、老子说: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60、老子说: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道家思想的核心内涵
61、“守静笃”,与上句句式相同,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寂然不动曰“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或者说态度,从现代科学角度看,守住自己对世界本源规律求索的初心,保持笃定,不受外界负面因素干扰,最终才能真正的求得”道“。
62、道家,“人天合一”;儒家,“自己、群体,中庸、和合。”
63、最好是亲自去读原著,认真领悟其中奥妙,如果感觉自己能力不足,那么去听听那些领悟能力强的人的见解,从中受到一些启示。
64、不要老是来问这种思想的精髓是什么?那种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65、: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6、道家认为这个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一定规律,人要遵循这个规律就是顺应自然,《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应法天、法地、法自然,即“道法自然”。
67、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
68、无为不是凭空的无为,而是经历过有为阶段最终达成的一种道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