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凉》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4、“清露夏天晓,荒园野气通。水禽遥泛雪,池莲迥披红。”
5、《夏景》
6、“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7、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因“朱明”指夏天,古人也称夏天为“朱夏”。陆游《睡起》,“虚堂四檐竹修修,朱夏正午如高秋”,杜甫《上后园山脚》“朱夏热所婴,清旭步北林”。
10、宋·陆游
11、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2、《小池》
13、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老天爷同情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14、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15、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16、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17、宋代:秦观
18、《山亭夏日》
19、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20、唐·耒鹄
21、宋·杨万里
22、唐·樊旬
23、唐·高骈
24、《仲夏》
25、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26、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27、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28、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2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0、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31、《孟夏》
32、《夏夜追凉》
33、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34、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35、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36、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37、《闻蝉》
38、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39、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40、朱明、朱夏
41、早见于晋代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句,宋代吴芾《早行五首》中“行人九夏热如火”,元代“九夏天长暑热,三秋山后清凉”,可见“九夏”也是夏天的别称之一。因为夏季三个月九十天,遂名“九夏”。
4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3、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44、《池上早夏》
45、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46、宋代:陆游
47、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48、《夏日六言》
49、《初夏绝句》
50、宋代:杨万里
51、古代,按照阴历划分季节,四五六月为夏天,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故简称“三夏”。乐府诗集《子夜歌》“情如三夏热,今日偏独甚”,宋代黄公度的《别陈景明二首》“三夏日迟心自急”。“不过以“三夏”替代“夏天”,这种情况在诗词中很少见。
52、“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5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4、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深,草木繁茂枝丫纵横交错。荒落之处几只小船散乱的停放着,篱笆疏散好像是一个小小江村。闲静下来时就坐在席子上弹弹琴,家里酒窖的门一打开顿时香气扑鼻。整日困倦无所事事,只能不时地逗弄不懂事的小孙子。
55、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56、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57、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以“长夏”来代表夏天。“长夏”顾名思义,就是夏日长。因为夏天太阳在北半球,白昼长,因此称为“长夏”;但也有解释说长夏指阴历六月
58、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59、明·朱瞻基
60、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61、《夏日对雨》
62、唐代:白居易
63、先秦杂家著作《尸子》中称“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后代诗人便使用“朱明”代替夏天,比如,宋代刘克庄《祝英台近·雨凄迷》“青帝结束匆匆,转眼朱明了。”同时这句诗提到的“青帝”指的是春天。
64、宋·苏舜钦
65、唐·贾龠
66、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67、唐·裴度
68、炎节、昊天
69、《晚晴》
70、唐代:李商隐
71、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72、《夏意》
73、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74、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75、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7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77、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78、炎是炎热,节是季节、节日,顾名思义,炎热的季节。讲述时序四季风物的《梁元帝纂要》中曾指出,“夏天曰昊天,风曰炎风,节曰炎节。”(注:昊天也是夏天的别称,引用者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