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划分方式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更上/一层楼。
7、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
8、又叫《登楼》。
9、登鹳雀楼
10、《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
1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咏鹅》
13、白日/依山/尽,
14、赏析:《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5、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五言诗的基本节奏是“二、三”,细分为“二、二、一”的停顿;七言诗的基本节奏是“四、三”,细分为“二、二、二、一”的停顿。
1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7、《登鹳雀楼》
18、以前叫:登楼。
1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原文是:
21、黄河/入海流。
2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3、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
2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5、《望庐山瀑布》
26、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7、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28、更上/一层/楼。
2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0、黄河/入海/流。
31、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32、《咏柳》
3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4、王之涣〔唐代〕
35、欲穷/千里/目,
36、静夜思唐代:李白
3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8、江雪唐代:柳宗元
39、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40、春晓唐代:孟浩然
41、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
42、划分方式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3、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4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5、划分方式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47、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
48、《春晓》
4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0、《静夜思》
51、登鹳雀楼以前叫登楼。
52、白日/依山尽,
53、欲穷/千里目,
5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5、《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56、《登鹳雀楼》朗诵停顿划分:
57、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8、【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主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