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意思是什么
1、扩展资料:
2、【明察秋毫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反义词:不见薪新相似词:秋毫无犯秋毫不犯明察暗访聪明反被聪明误勘察窥察检察观察
3、毫的意思就是: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4、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5、多亏老爷明察秋毫,找出真正偷东西的人,还我清白。
6、【词语】明察秋毫【读音】míngcháqiūháo【解释】明:眼力;察:看清;明察:看清楚;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也指视力很好。
7、他能明察秋毫,他注意到一切事物。
8、词目明察秋毫发音míngcháqiūháo释义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示例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9、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0、经理明察秋毫,即使我不说事情的原因,他也知道底细。
11、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出自于晋·韦謏《启谏冉闵》。
12、公安干警明察秋毫,找出了作案的主谋。
13、具体意思不同。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洞若观火的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14、施公在百姓心目中是廉洁奉公、明察秋毫的青天大老爷。
15、任他有偷天换日的本事,也难逃警方明察秋毫的法眼。
16、意思是形容眼力好到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事物。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一切,也指视力很好
17、明察秋毫的近义词:洞若观火、洞察秋毫、火眼金睛。
18、洞若观火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19、无论嫌犯多麽狡猾,很难逃得过检察官的明察秋毫。
20、明镜高悬说的是心如明镜,安定平稳,能照见一切;明察秋毫就是对关联体之间的细微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21、明就是指视觉敏锐。察表示看。秋毫是鸟兽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大多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
22、洞若观火成语辩形:观,不能写作“关”。
23、成语出处:
24、洞若观火和明察秋毫的区别是:
25、别对孩子明察秋毫,给他一点空间。
26、不料办案民警明察秋毫,一眼识破其低级伎俩。
27、参考资料:
28、没有明察秋实这个词。正确的只有明察秋毫,它的拼音是míngcháqiūháo,这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
29、表示语法不同:洞若观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所用的对象一般是对方隐瞒、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明察秋毫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的意思。
30、予若观火的意思,予亦炪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短短的一段话,用了三个比喻,贴切、生动,具有形象性。其中“有条不紊”作为成语,至今仍被沿用。又如盘庚告诫臣下不要煽动民心反对迁都,说那样便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也很生动。
明察秋毫的意思是什么
31、明察秋毫的反义词:不见舆薪。
32、这是殷王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演讲记录,虽然语辞古奥,但盘庚讲话时充沛的感情、尖锐的谈锋,还是可以感受到的,如他说: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33、老一辈革命家明察秋毫,看穿了“四人帮”的阴谋。
34、侧重点不同。“明察秋毫”着重于对事物观察得深入而全面;指没有遗漏;而且只适用于人;“洞若观火着”重于观察事物的透彻程度;指十分明白清楚;可适用于人或物;
35、两个词的区别在于,明察秋毫的意思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防微杜渐的意思多比喻在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如说,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