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50个字清楚
1、中秋节,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如诗如画,良辰美景,送给我心爱的你。
2、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3、《关山月》唐·李白
4、吃月饼的习俗有文字记载是始于明代,传说把节庆的食品神奇化,并赋予爱国的意义。中秋应景的是“月饼”,与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月饼是庆团圆或是纪念反抗异族的统治。
5、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7、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8、然后在下方画出线条,空白处画3个写作框。
9、中秋节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10、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月亮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11、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2、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13、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14、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15、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6、译文: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就是没有月亮。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17、中秋前夕,亲朋好友都以月饼为礼互相赠送,因为月饼象征团圆。月饼的款式也是琳琅满目:有凤梨味的、红枣的、香橙的,还有我最喜欢的冰皮月饼…
18、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19、不料被小偷蓬蒙看见了,蓬蒙看见后羿走了以后,进了嫦娥家中,蓬蒙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对手即拿出不死咬一口吞了下去。顿时,嫦娥飞上离人间不远的月亮上当了月仙。
20、《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
2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2、《念奴娇·中秋》苏轼
2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24、明月闪闪挂天边;祝福丝丝在心间;中秋佳节即将到,提前祝你: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
25、中秋佳节又来临,阖家团圆齐来聚;甜甜月饼嘴中放,美美生活乐滋滋;全家园中齐赏月,圆圆月儿似明灯,月儿圆人团圆,和和美美乐哉哉,月饼甜,生活甜,事事顺利美美满,要问今年啥最乐,自然要是中秋节!
26、中秋节的习俗:
27、桂花飘香,吴刚砍伐,花落几房。
28、画法:1、首先画出一只拿着月饼的兔子,再写上主题文字。
29、吃月饼:
30、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手抄报50个字清楚
31、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32、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3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4、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35、手抄报内容:中秋节简介:
36、《玉阶怨》唐·李白
37、玉兔捣药,嫦娥奔月几时回的家乡,带走的桂花香,是飘落的花,还是吴刚的伐。千年神话,不是流传,是佳话。
38、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39、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0、最后在写作框内填充上内容文字,涂上颜色就可以了。
41、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42、举杯今晚共相醉,莫使金樽空对月,家人团聚畅心聊,一年一度能几回,身在异地心在家,共度海升明月时,都说边疆月儿圆,空守月圆莫寂寥,人家团聚你站岗,只为社会能平安,全国人民祝福你,当兵的,祝你中秋节快乐。
4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44、中秋那天,人们买来除了月饼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望着即将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点儿出来。
45、《月下独酌》唐·李白
46、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沐着徐徐清风,披着溶溶月色,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喜迎中秋佳节,同享节日团圆之乐。
47、延展回答:
48、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9、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传说古时候,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受到百姓的爱戴,他娶了一位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有一天,后羿去找朋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他向王母娘娘求了一粒不死药,后羿舍不得家中的妻子嫦娥,边让嫦娥把这粒不死药藏了起来。
50、今秋又是月圆时,清风只影度中秋,思念佳人千里外,明月传情表我心。祝你中秋节快乐,人月两圆!
51、《静夜思》唐·李白
52、中秋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中秋节简介、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诗词等。
53、中秋节快乐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有很多的传说和传统。例如,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佳节倍思亲。
54、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55、皓魄当空宝镜升云升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徙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凝约同携手。
56、夜已深了,情已浓了。中秋依然在天穹中漫步流浪,走过了宿命中的寒凄,越过了梦中那相思的河流,只有徘徊在月夜里的清瘦的身影,搁浅在相思风中的独岸。
57、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58、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中秋赏月,吃月饼,品桂花糕等
59、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华如洗。当家家户户摆出月饼,柚子,石榴,核桃,花生,瓜子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其乐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
60、后羿很想念嫦娥,就在月亮底下摆上嫦娥最爱吃的月饼,人们听说嫦娥奔月了,也照样在月亮下摆月饼。
中秋节手抄报50个字清楚
61、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6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63、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发现,原来传统中秋节是这么有意思。
64、中秋节简介: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5、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66、《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67、中秋节到了!各位谁没有女朋友或男朋友的只能自己过了,就像我一样做一个好学生,自己一个人看着天空听着牛郎织女说的话,我好像忘记了,各位中秋节是牛郎织女会见的日子吗?还有中秋节要和家人一起看圆圆的月亮喔!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看月亮。
68、《把酒问月》唐·李白
69、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70、中秋节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国的传统节日。
71、十五月亮十六圆,今年十五最为圆,不知今年月圆日,月圆能否催人圆。
72、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73、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74、中秋里说感恩真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人们说感恩之水从心田流淌;人们说中秋之节源于真情洋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而它却是永恒。
75、我用心做两个月饼,一个送给你祝愿你节日快乐事事如意青春美丽,一个送给自我,祝福我认识了你。中秋佳节,圆月高挂。
76、明月几时有,把饼问青天,不知饼中何馅,今日是莲蓉,我欲乘舟观月,又恐飞船太慢,远处不胜寒。
77、遥远的星空下,共同仰望同样的美月,是你我心灵的契约!
78、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79、中秋节的月亮是特别的皎洁与圆满,具有象征团圆的意义。古代就有许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吴刚伐木,现代人是欣赏月夜的自然美景。
80、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