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集合

2024-06-09 投稿作者:占占有欲丶 点击:63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1、清代朴学重视考据、训诂,学风平实、严谨,以经学为中心,衍及文字音韵、名物训诂、史籍考订、方舆地志、天文历算、金石乐律等方面,通过校勘收集古代文献,对中国传统学术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总结,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来,跟清朝的朴学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康熙字典》就是这一时期的成果。

2、程颐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对于格物的做法,程颐说:“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程颐还说:“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程颐认为,“格”就是要通过研究来彻底弄清楚道理,具体做法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你今天去研究一件事情,明天又研究一件事情,到了一定的程度,你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3、南宋朱熹(1130年1200年)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颢和程颐兄弟)学说,吸取其他理学家著作精华,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这也就是说,二程兄弟把理学理得很清楚,而作最后总结的则是朱熹,宋明理学因此也叫“程朱理学”。朱熹很推崇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司马光和周敦颐,将这六个人尊称为“北宋六先生”。

4、除此之外,先秦诸子还包括阴阳家、兵家、农家、纵横家、杂家等等学派。因为有一些人哪一派都不算,后来为了方便,就将他们归到一个门类,叫杂家。

5、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曾经有三个主要阶段:东方人、希腊人与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世界历史就是对无约束的天然意志的训练,使它服从于普遍的原则,并且赋予它主观自由。

6、先秦诸子时期是辉煌灿烂的。我认为只有古希腊哲学才可以跟先秦诸子的思想相比,古罗马哲学都不行。先秦诸子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层出不穷、百舸争流,真是蔚为壮观。很可惜的是后来没有延续下来。中华民族的文明,绝大部分都可以归根到先秦诸子。

7、乾嘉学派有两大分支。一个分支是“吴派”,代表人物为惠栋,特点是“唯汉是信”。他们认为汉代对于“十三经”的整理和解释是最正确的,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一概采纳。“吴派”主要学者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和王鸣盛等。另一个分支是“皖派”,代表人物为戴震。乾嘉学派影响最大的是“皖派”,其影响远超“吴派”。“皖派”大师辈出,除了戴震,还有他的学生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江湖号称“戴、段、二王”,另外还有万斯同、全祖望、毕沅、阮元等人。1773年,清朝开设四库全书馆,以戴震为纂修官,辑录《永乐大典》,保存佚书和征集私家藏书,于1787年编成《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其子部第十七为天文算法类的“算书之属”25部。此外,在子部第十六天文算法类的“推步之属”中也包括一些数学著作。这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把中国历朝历代的学术总结起来,然后印行。《四库全书》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灿烂明珠。

8、复杂万状的全体,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绝对”是精神的;斯宾诺莎认为全体不仅有思维属性而且有广延属性的见解被摈弃了。

9、(一)董仲舒

10、在元朝的时候,元成宗铁穆耳提倡“理学”,以朱熹等人疏纂的五经为科场考试标准,“定为国是”,使理学成为官学。所以理学在元代的影响超过宋代。

11、可以想见,在“精神”在地球上的发展中,他把最高的角色指派给日耳曼人。“日耳曼精神是新世界的精神。新世界的目的是实现绝对真理,作为自由的无限自决——以自己的绝对形式本身作为其旨趣的•那•种自由。”这是一种无上妙品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指你可以不进集中营。这种自由不意味着民主,也不意味着出版自由,或任何通常的自由党口号,这些都是黑格尔所鄙弃的。当精神加给自己法律时,它做这事是自由的。照我们的世俗眼光看来,好像加给人法律的“精神”由君主体现,而被加上法律的“精神”由他的臣民体现。但是从“绝对”的观点看来,君主与臣民的区别也像其它一切区别,本是幻觉,就在君主把有自由思想的臣民投到狱里的时候,这仍旧是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黑格尔称赞卢梭把总意志和全体人的意志区分开。据推测,君主体现总意志,而议会多数不过体现全体人的意志。真是个便当好用的学说。

12、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宇宙观。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有人说他通过相对主义走向了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其实我是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但是我们可以立此存照。我个人认为,若论中华文明的原创性和中华文明对世界哲学的贡献,道家是大于儒家的。儒家实际上是一种关于国家治理的学术,也就是伦理学。什么叫伦理学?伦理学就告诉你怎么做才是对的,就是要明确什么是善。而道家则是真正的哲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原创的哲学。

13、格物致知是二程提出的理学的认识论。后来,朱熹把它发展为“即物穷理”。明代王守仁(1472年1529年)提出“致良知”,认为格物致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就是把自己内心的良知反映到身外的万世万物中去,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识。格物致知是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15、慧能的师傅是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有一天,弘忍在湖北黄梅山寺院让弟子们作诗,选拔继承人。大家认为继承人非大弟子神秀莫属,他写的诗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大家纷纷赞:“妙!”那时候慧能实际上只是一个小弟子,从来不显山不露水的。慧能也作了一首诗,是直接针对神秀的。慧能的诗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从佛学角度看,慧能的立意比神秀高多了,因为佛学本身讲的就是无。慧能的诗让众人无语了,但得到弘忍首肯。五祖弘忍后来就把衣钵传给了慧能。但是神秀不干,所以有一段时间两人争得很厉害,神秀的弟子甚至对慧能展开追杀。后来,禅宗就分为北宗和南宗,北宗领袖是神秀,南宗领袖是慧能。

16、现在来谈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奇妙特色,这是他的哲学与柏拉图或普罗提诺或斯宾诺莎的哲学的区别。虽然终极实在是无时间性的,而且时间无非是由于我们没能力看到“全体”而产生的一种幻觉,可是时间过程却跟纯逻辑的辩证法过程有密切关系。事实上,世界历史一向就是历经从中国的“纯有”(关于中国,黑格尔除知道有它而外毫无所知)到“绝对理念”的各范畴而进展的,绝对理念看来在普鲁士国家即便没有完全实现,也接近实现了。根据黑格尔自己的形而上学,我不能了解世界历史反复辩证法的各个转变这一看法有什么理由,然而这却是他在《历史哲学》(PhilosophyofHisAtory)中所发挥的论点。这是一个有趣的论点,它使人间事务的种种变革获得了统一性和意义。这论点也和其它历史理论一样,如果要想说来似乎有道理,需要对事实作一些歪曲,而且相当无知。黑格尔同他以后的马克思和施朋格勒一样,这两样资格都具备。奇怪的是,一种被说成是宇宙性的历程竟然全部发生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而且大部分是在地中海附近。

17、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18、秦王朝用法家思想多,以至于秦始皇后来焚书坑儒。汉朝(前206年220年)建立以后,一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成为使儒家思想变成国家学术的最重要时代。因此,继先秦诸子之后,中国哲学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即两汉经学阶段。两汉经学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经典发展起来的经院哲学体系,主要思想是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两汉经学代表人物是西汉的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19、四、隋唐佛学阶段(581年——907年)

20、(二)墨家

21、他是用正,反,合三方面来分析事物的。举几个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实例,也许可以使这方法容易理解一些。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22、清王朝(1644年——1912年)的建立,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于中原文化来说,满清王朝还是异族文化。因此,满族文化和汉文化在清朝初年产生了尖锐的冲突。虽然从武力上清王朝灭亡了明朝,清王朝统治了中国,但是一大批人尤其是文化人认为满族是少数民族,内心不愿意服从清朝统治。清政府强力打压汉族知识分子,顺治、康熙、乾隆年间文字狱层出不穷。什么叫文字狱呢?它是清朝时因文字犯禁或以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是满清统治者树立权威、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为了迫使全体臣民慑服,清朝文字狱“株连极广”,不仅须灭九族,所有撰稿者、作序者、校对者、抄写刻字者以及购书者,“一个也不能少”“皆不免于难”。我们常说康乾盛世,从人口发展、财富增长、版图扩展上,这些都能算盛世,但是在学术上,康乾时代却非常惨淡,出了一大堆骇人听闻的文字狱。

23、两部书其实都叫《逻辑科学》(DieWissenschaftderLogik),先写的那部篇幅较大,在中国俗称“大逻辑”,但正式书名叫《逻辑学》(杨一之译,商务).后写这部的篇幅少了近一半,黑格尔将这一部正式作为他的《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的第一部分(后两部分是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中国俗称“小逻辑”,有两个译本(《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哲学全书·第一部·逻辑学》,梁志学译,人民出版社)

24、第三,尚贤。墨子主张以贤能来区别有识之士,不分贵贱,唯才是举。

25、到了南北朝(420年589年),佛学开始独立发展。来自西域的大和尚僧肇、鸠摩罗什进入长安,他们用严格的逻辑形式论证佛学经义,标志着佛学真正开始在中国独立流传。佛教中国化完成于隋唐(581年907年)。其代表是禅宗的六祖慧能和唯识宗的唐僧玄奘。

26、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组成)的最后、也是最高和最难的部分。原书除绪论外,划分为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三大篇。

27、第四,尚同。墨子推崇上下同心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兴利除弊。而不是你想你的、我想我的。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并不完全是儒家的思想,先秦的思想家们很多也有这个思想。

28、中国哲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叫隋唐佛学。事实上,隋唐是佛学真正对儒家学说产生冲击的时期。唐朝皇帝李渊(唐高祖)非说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因为老子姓李,唐朝皇帝也姓李。他找了几个学者一研究,说往上追溯多少多少代,他就变成了老子的后代,并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既然唐高祖是老子的后代,他当然就要尊道家学说,唐朝有一段时间非常尊崇道家。后来,随着佛学流传,皇帝也开始信佛。所以,那时候道家和佛学的流行,对儒家学说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但是因为儒家学说对于统治者实在是太有利了,所以它一直没有被废除。后来,道家和佛学就不占统治地位了,儒家卷土重来。

29、(六)其他学派

30、韩非的主要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攻击儒家的“仁爱”思想,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推崇君权神授。反对复古,就是不要厚古薄今,不要觉得古代啥都好,今天不好。他一说君权神授,皇帝肯定都喜欢听他说这个话,所以后来韩非的学说红极一时。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31、我们今天有很多做学问的标准,实际上都是奠定于朴学。比如梁启超概括乾嘉学派基本特点,其中有“凡立一义,必凭实证”,就是说做任何学术,都得有证据;“选择证据,以古为尚”,就是说提出的证据越古老越好;“孤证不为定说”,就是说仅凭一条孤立的证据,就不能说一个结论已经站得住;“喜专治一业”,就是说在某个领域里深入求索;还有“文体贵朴实简洁”等。

32、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节用和尚贤,也就是我们要互相爱护,要节约,同时要以贤能来拔擢任用人才,而不是世袭贵族地位或者用钱买官。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来说,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33、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学术界比较认同的有两大流派,一是现实主义流派,二是人本主义流派。两大流派的理论基础都来源于18世纪的黑格尔和马克思等哲学思想

34、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35、两汉经学是中国文化在先秦学术大发展的基础上以儒家为主所进行的第一次综合。其“天人感应”论给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罩上了神学的色彩。其“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一方面是对先秦儒家崇尚仁义、注重个人修养思想的继承,另一方面则是从社会制度的角度,以明显的自觉意识,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对先秦儒家修养论的理论性发展。其阳德阴刑、独尊儒术的主张,则反映了儒家学说与封建专制王权相结合,为专制王权服务的自觉性。因此,儒家思想在两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儒家从此和封建专制皇权结合成一体,所以就有了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以后,虽然后来在唐朝时有一段时间经受了佛学的冲击,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讲起来,没有什么其他家的思想能威胁到儒家的地位。

36、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1033年1107年)兄弟以“理”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了非常系统的理气说、有对论、人性论、格物致知说等。

37、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38、(一)儒家

39、魏晋玄学以“三玄”思想为骨架,从两汉繁琐的经学解放出来,企图调和“自然”与“名教”(儒家封建礼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思潮。它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讨论关于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问题。也就是说,它以一种远离“事物”与“事务”的形式来讨论事物存在根据的本体论形而上学的问题。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企图使中国哲学在老庄思想基础上建构把儒道两大家结合起来的哲学尝试。

40、2.科学背景

41、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42、五、宋明理学阶段(960年——1644年)

43、(二)朴学特点

44、墨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其学生整理的《墨子》一书中。西汉刘向收录71篇,现存53篇。墨子的主要思想概括起来有十点:

45、董仲舒还提出“性情”说,认为性是先天的素质,包括贪仁或者善恶,情是“人欲”;性和情是不一样的,性是先天的,情是后天的。他认为,人性中包含了很多的善。既然人生下来是善的,怎么会有人变成恶人,怎么会有罪犯呢?董仲舒说,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天生的善要变成现实的善,还需要严格的修炼。这种修炼必须遵照“三纲五常”进行,这种善才能够修炼成功。

46、佛教入华是在两汉时期的公元前后。魏晋时期佛学依附于道家玄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东晋大和尚道安。道安创立了佛学中的“本无”一派,以绝对的“无”来解释佛教经义。佛教入华,首先依附中国本土的道家学说,使得佛教传播迅猛。这也是后来出现中国本土佛教教派禅宗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佛教的禅宗,其实有很多道家的痕迹。

47、(三)理学的格物致知

48、墨子死后,“墨离为三”,分为了三个别派。

49、一、先秦诸子阶段(前770——前221年)

50、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51、第五,天志。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

52、中国哲学发展的六个阶段

53、章太炎(1869年1936年)是浙江余杭人。大家都知道他曾经参加过维新运动,发起光复会,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等。鲁迅对他的评价是:“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

54、法家先驱为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奠基人也就是最后使之成为完整学说的是战国时期的李俚、商鞅和申不害等人。

55、孙诒让(18481908年),字仲容,浙江瑞安人。精研古学近40年,融通旧说,校注古籍,著书30余种。所著《周礼正义》为一生心力所瘁,为清代群经新疏中杰出之作,《墨子间诂》亦为注墨的权威之作,《契文举例》为考释甲骨文开山之作,《温州经籍志》被誉为“近世汇志一郡艺文之祖”。

56、清代朴学的“朴”,是指治学态度、方法的质朴和文风、文体的朴实。朴学反宋明理学形式,采用两汉治学方法,故称“汉学”。因为朴学盛行的年代主要是乾隆和嘉庆两朝(1736年1820年),所以又称乾嘉学派。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乾嘉学派治学确实不华丽、不豪放,但它是非常具有学术素养的理论门派。

57、朱熹强调穷理离不开格物,即格物才能穷理。物之理穷得愈多,知也就愈广。他认为,从格物到致知是从积累有渐到豁然贯通的过程,所以必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最后“笃行之”(礼记?中庸),而且“穷理须穷究得尽,得其皮肤是表也,见得深奥是里也”。因此,“格物”就是研究事物;“致知”就是达到真知灼见,找出正确答案,增长知识,找到人生和生命的正确答案。

58、理学主要兴起于北宋(960年1127年),嘉佑治平年间(10561067)获得极大的发展,兴盛于南宋(1127年1279年),宋理宗赵昀时成为官方哲学,后经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370年)、明(1368年1644年),至清朝(1644年1912年),逐渐衰落。

59、文字狱的残暴终于让文人都不敢谈国事,只好逃避于考据学问中以远祸。于是,学术领域出现了“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许慎、郑玄、贾逵、马融,都是汉代著名经学家),有时治学完全成了“为考证而考证”,纯粹以音韵、训诂为主导的考据学大兴,成为学术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清代学者继承汉儒学风而治经的考据训诂之学,称为朴学。

60、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既然除“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的母亲,他才能当舅舅。因此,我们被迫扩大我们的宇宙,把姊妹连姊夫或妹夫都包括进去。据主张,照这种方式,仅凭逻辑力量就能不停地驱使我们从有关“绝对”提出的任何谓语达到辩证法的最后结论,那叫作“绝对理念”。在整个这过程当中,有一个基础假定,即任何事物若不是关于整体“实在”的,就不可能实际真确。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61、第一,兼爱。基督教也呼吁兼爱,任何宗教看上去都呼吁兼爱,问题是呼吁归呼吁,等碰到异教徒的时候它们就不这么想了。墨家主张要兼爱,就是人人平等,互助互爱。  第二,非攻。非攻不是完全反对战争,而是反对侵略战争。非攻就是否定进攻,即不要主动去打别人;但是别人要来打你,你当然要自卫,要不然为什么要写21篇《城守》呢?

62、(三)道家

63、(三)朴学鼎盛期

64、董仲舒还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说的这个道不是道家那个道,而是指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其实他就是说,只要是天不变,皇帝就不变。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是天子,是天派他来统治大家的,你是大臣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大臣,你是农民就老老实实当你的农民。“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把皇帝神圣化、绝对化,大家不能推翻皇帝。这也就是说,董仲舒将封建统治秩序神圣化、绝对化了。

65、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说,认为祥瑞或灾异是上天对皇帝的希望或谴责。按照他的学说,如果哪里出现了祥瑞,那就是上天对皇帝的表扬;如果哪里发生了大洪水或者下了大暴雨,刮了龙卷风,皇帝则是要下“罪己诏”的就是说皇帝当得不够好,招致上天警告、处罚,所以皇帝要对自己责罪并诏告天下。

66、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这并不是说分立的人是全部实在;就他的分立性来说,他不是十分实在的,但是他的实在处在于他参与整体的“实在”。随着我们变得日益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地增大。

67、(四)法家

68、韩非写作勤奋,主要著作为《韩非子》,有55篇,约10万字,其中有很多名篇,如《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

69、自然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科学前提。从19世纪开始,自然科学已经从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到整理材料的科学,天体演化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的产生使得自然科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

70、“哲学为观照历史而带来的唯一思想即‘理性’这一单纯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即世界历史因而显示出一种合理的历程。这种信念和洞察在历史学本身的范围内是一个假说。在哲学领域中,它却不是什么假说。在哲学里由思辨认识证明:理性——这里不考究宇宙对神的关系,仅只这个名词就算够了——既是•无•限•力•量也是•实•体;它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与•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

71、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宇宙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72、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73、黑格尔(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

74、董仲舒的君权神授论认为,皇帝就是上天的儿子,是上天派他来统治天下的,所以后来皇帝就叫天子。在儒家人物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比孟子还厉害,因为没有董仲舒,就不会有汉朝的“独尊儒术”这一历史大事。

75、“格物致知”出自《大学》,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格物致知”这个词就是出自这一段。这一段其实是说要平天下,首先就要格物。

76、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77、理学是一种对儒家经典的新解释。它以“理”或“道”为哲学基本范畴,探讨“性命义理”,故称“理学”。

78、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79、所以“小逻辑”在黑格尔自己看来更成熟.先看哪部无所谓,小逻辑更简洁,大逻辑更详细、论证充分.

80、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第一是孔子,第二是孟子,第三是荀子。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先秦之后,后世儒家著名代表人物还有董仲舒、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

81、据黑格尔说,时间历程按伦理和逻辑双方面的意义来讲,都是从较不完善到较完善。确实,这两种意义在他看来并不是真正区别得开的,因为逻辑的完善性就在于是一个密致的全体,不带高低不平的边缘、没有独立的部分,而是像人体一样,或者说更像有理性的精神一样,结成一个各部分互相依存、都一同趋向单一目标的有机体;这也就构成伦理的完善性。引几段原文可以说明黑格尔的理论:“理念正如同灵魂向导默久里神,真正是各民族和世界的领袖;而精神,即这位向导的理性的、必然的意志,是世界历史的种种事件的指导者,而且一向就是。按精神的这种指导职能来认识精神,便是我们当前的工作的目的。”

82、并且,假若“实在”是无时间性的,也没有任何理由说这历程后来的部分要比在前的部分体现较高的范畴——除非人当真要采取这样一种亵渎不敬的假定:宇宙渐渐在学习黑格尔的哲学。

83、“这种‘理念’或‘理性’,是•真•实、是•永•恒、是绝对•有•力•的存在;它显现在世界中,而且在这世界中除它和它的荣耀而外,再没有别的显现出来——这便是如前面所说,在哲学中已经证明的、在这里看作确证了的论点。”

84、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

85、墨子曾经师从儒学,非常崇拜尧、舜、禹,刻苦学习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弃儒学,形成墨家学派。

86、理学创始人周敦颐(1017年1073年),道州(今湖南道县)濂溪人,号濂溪先生。他吸取道家学说,糅合《周易》,写了《太极图说》和《通书》,成为理学经典文献。他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87、六、清代朴学阶段(1644年1912年)

8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89、明末清初至清中期,中国出现了启蒙主义思潮。王夫之和颜元、戴震等对理学展开大批判,引入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终结了理学。李光地等编纂《性理精义》等书,成为理学衰落的标志。

90、精神及精神发展的过程,是历史哲学的实在对象。把精神和它的对立物即物质加以比较,便可以理解精神的本性。物质的实质是重量;精神的实质是自由。物质在自己以外,而精神在自身以内具有中心。“精神是自足的存在。”这话如果不清楚,下面的定义或许比较能说明问题:“可是精神是什么呢?它便是“一”,是自身均一的无限,是纯粹的同一性,这同一性其次把自己同自己分离开,作为自己的另一个东西,作为和共相对立的‘向自有’及‘内自有’。”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91、不过,问题的实质并不像黑格尔说的那么复杂似的。绝对理念是思维着纯思想的纯思想。这就是神古往今来所做的一切——真不愧是一位教授眼中的神。他接着说:“因此这种统一乃是•绝•对和•全•部•的•真•理,自己思想自己的理念。”

92、韩非,战国后期的韩国王族,口吃、不善言辞,可是非常善于写作。韩非的学说为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93、第八,节用。即节约以扩大生产,反对奢侈享乐。所以墨家的人每天都参加劳动,拒绝奢侈享乐之风。

94、《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德文原文更难懂。

95、(一)理学大家

96、朴学衰落期的代表人物是俞樾、孙诒让和章太炎。

97、以上的议论黑格尔并没有明白叙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之中,同样也隐含在其他许多形而上学家的体系中。

98、墨家是先秦诸子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派别。其创始人墨子(约前480年前400年)是春秋末战国初的思想家,本名翟,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做过大夫(相当于司局长或省里的厅长)。墨子精通手工艺,由此可见他不仅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据说他曾经用木头做了一个“木鸢”(有人把“木鸢”解释为全世界最早的飞机),在空中飞了三天三夜都没有掉落。他还擅长筑城防守技术,当时每个国家的首都或者大城市都要筑城墙。而构筑城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既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高深的建筑艺术。和平时期,城墙要让外头的人们能够顺利地进来;战争时期,又要能御敌防守。《墨子》里有很多篇幅讲的就是怎么去筑城,可以说墨子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始祖之一。他的弟子把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21篇。

99、董仲舒认为,天与人相互感应,因为天与人皆有阴阳。阴阳消长的原因,在于五行的“相生”和“相胜”。阳体现天的恩德,阴体现天的刑罚,天“亲阳而疏阴,任德而不任刑”(《春秋繁露?基义》)。

100、东方过去只知道、到今天也只知道•唯•一•者自由;希腊与罗马世界知道若干者自由;日耳曼世界知道•所•有•者自由。”大家总会以为,在所有者自由的地方民主制恐怕是适当的政体了,但是不然。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同样都属于若干者自由的阶段,专制政治属于唯一者自由的阶段,•君•主•制则属于所有者自由的阶段。这和黑格尔所使用的“自由”一词的极其古怪的意义是分不开的。在他看来,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同意);但是他总爱把这话倒转过来,主张只要有法律便有自由。

101、也可以说,魏晋玄学主要是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以代替衰微的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具有高度抽象的思辨形式。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他们以出身门第、容貌仪止和虚无玄远的“清谈”相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在“清谈”中,虽然也有人(如嵇康等)主张毁弃礼法,但多数依然维护着儒家的伦理观念。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四月),何晏作《道德论》,王弼注《老》《易》,皆提倡“贵无”,认为“名教”(伦理纲常)出于“自然”,主张君主“无为而治”。其后魏晋之际向秀和晋郭象注《庄子》,也认为“名教”和“自然”一致,封建秩序是天理的自然;但认为“无不能生有”“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裴Q作《崇有论》,更明显地与“贵无”说相对立。东晋以后,玄学与佛学趋于合流,张湛《列子注》,显然受佛学影响;般若学各宗,则大都用玄学语言解释佛经。于是佛学渐盛,玄学渐衰。

102、因而,在他来讲,“自由”所指的可说无非是服从法律的权利。

103、儒家一直被各朝各代统治者重用,堪称中国传统的官方学说。现在还有人管儒家叫儒教。其实儒家不能称为宗教,儒家的实质是伦理学。儒家伦理思想很复杂,概括起来就八个字:仁、义、礼、廉、耻、爱、忠、孝。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弟子们自创门派,教授自己的学说。其中以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两个派别最有影响。

104、俞樾(1821年1906年)字荫甫,浙江德清人,清道光30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被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40余载,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他主治经学,旁及诸子、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等,博大精深。俞樾治学勤奋,著作极丰,有《春在堂前书》近五百卷。清光绪元年(1875年),友人资助他在苏州买下一块废地,他亲自设计、凿池叠石、栽花种竹、建屋30余栋,名“曲园”,自号“曲园老人”。清光绪32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请俞樾手书该寺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已86岁高龄,仍精神饱满,以稳重章法、浑圆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两个多月便溘然长逝,所题诗碑遂成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

105、二、两汉经学阶段(前206年——220年)

106、魏晋玄学的“玄”,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实际上,这也是道家比较兴盛的一个过程。魏晋学者当时研究的主要是三部经典《老子》《庄子》和《易经》,通称为“三玄”。

107、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

108、朴学鼎盛期就是乾嘉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人。他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诠释“十三经”。在诠释“十三经”的过程中,对小学(文字学)、音韵、金石、校勘、目录、史学、天算(天文历算)、水地(水系、地理)作了非常好的梳理,极一时之盛。

109、(一)朴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110、(二)两汉经学的地位

111、《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3部分)是完整地把握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在联系、人学实质和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其主观精神篇可说是黑格尔关于人的心灵和认识的具体发展的惟一专著。《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3部分)是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近现代西方哲学及其相互关系的学人所不可或缺的西方古典哲学名著。

1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3、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of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114、社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主要国家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115、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

116、(五)名家

117、儒家经典一般被称为“四书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中庸》和《大学》以前是《礼记》中的两章,后来被独立出来,跟《论语》和《孟子》并列,变成了四书。五经是《诗经》《尚书》《礼经》《易经》和《春秋》,《春秋》是孔子所做的鲁国历史。据说,五经原来是六经,其中包括《乐经》。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大概把《乐经》烧了,所以《乐经》没有流传下来。东汉时,五经和《论语》《孝经》一起称为“七经”。到了唐代,“七经”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尔雅》,合称“十二经”。到了宋代,《孟子》也被列为经,从宋代开始,这些儒家经典统称“十三经”。也就是说,儒家“十三经”就是指《诗经》《尚书》《礼经》(记载周礼)《易经》(也称周易)《论语》《孝经》《周礼》《礼记》(西汉戴德、戴圣解释《礼经》的文集)《尔雅》《孟子》《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118、名家也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以专门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同异而著名,代表人物是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和公孙龙(约前325年前250年)。这两个人后来都出现在道家著作中。惠施是战国中期宋国人,后来成了庄子著作中的反面典型。比如在《庄子》中,惠施跟庄子讨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问题。公孙龙是战国末期赵国人,他的著作叫《公孙龙子》。名家讨论的名和实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就是讨论概念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追究这个概念和那个概念为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很枯燥,实际上却很有意思。

119、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起源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120、第七,非乐。墨子特别不喜欢儒家的烦琐礼乐。儒家崇尚周礼,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行什么样的礼仪,什么等级的人应该听什么音乐,都进行了特别详细的规定。非乐就是要摆脱区分等级的礼乐束缚,废除编钟制造和演奏。这简直就是跟儒家对着干。

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121、两汉经学奠定了儒学的基本架构,隋唐时期儒家地位有点动摇,但是到了宋明时期,又回到儒家来了。这就是中国哲学发展的第五个时期宋明理学。

122、秦始皇看了《韩非子》后,非常喜欢。听说韩非是韩国人,就动用大兵攻打韩国,索要韩非。韩王就派韩非去秦国求和,秦始皇就把韩非留下来并准备重用。秦始皇的宰相李斯是韩非的同学,李斯知道韩非有多么厉害,觉得韩非一来秦国,自己宰相的位置可能就坐不稳。所以李斯经常向秦始皇进谗言,说韩非一心一意向着韩国,老劝你别打韩国而去打别的国家,等你跟别的国家打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韩国一出兵,不是把秦国就占了嘛,所以韩非是个奸细。秦始皇听信了李斯的谗言,最后将韩非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虽然韩非因李斯陷害而死于非命,但是秦国采用了韩非学说,最终一统天下。

123、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前475年前221年)。他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同时,他兼收并蓄,部分继承了老子和荀子哲学,自成一派。

124、在这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中,细胞学说的创立,能量守衡定律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问世,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自然科学的这些成就,为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25、依黑格尔的意见,在最好的思维中,思想变得通畅无阻,水乳交融。真和假并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样,是判然分明的对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们能够认识的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真的。“我们能够多少有些错误地去认识”;我们将绝对真理归于某一件孤离知识时便发生这种情况。像“凯撒是哪里出生的?”这种问题,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这答案从某个意义上说是真的,但是在哲学的意义上不真。按哲学讲,“真理就是全体”,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

126、儒家经典又有所谓的“经”“传”“记”之分。其中《易》《诗》《书》《礼》和《春秋》称为“经”,《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是为经书《春秋》而作的注释,称为“春秋三传”。《礼记》《孝经》《论语》和《孟子》被称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学学者的训诂之作。

127、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128、“知性和自觉意志作用的世界,并没有委给偶然,而是必定表现为自知的理念的样子。”

129、“三纲”就是君臣、父子、夫妻的主从关系,即君是臣的纲,父是子的纲,夫是妻的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董仲舒将这“五常”立为全体中国人修身正己的道德要求。从孔子、孟子开始,儒家的理想就是要给社会设定一套道德规范,就是说你怎么做才算对,你怎样才是一个好人,你怎样才是善。董仲舒给这个理想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这就是“三纲五常”。夫为妻纲,就是说当老婆的必须要老公的话,听老公话的老婆就是好老婆,不听老公话的老婆就不是好老婆。“三纲五常”为封建社会树立了一整套社会道德规范。君为臣纲,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为子纲,就是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你这个当大臣的,如果皇帝让你死,你马上就得死,要不然你就属于坏人;你马上死了就是好人,虽然你死了,但是你是好人。今天听起来这很愚蠢吧,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就是这么想的。对于皇帝来说,当然是太好了:我的大臣要都这么想的话,这事不就好办了嘛,工作就好做了,队伍就好带了。所以皇帝理所当然就支持“三纲五常”。

130、第九,节葬。就是不把社会财富浪费在死人身上。

131、(四)朴学衰落期

132、第六,明鬼。鬼就是前人。明鬼,就是要明白前人的东西,就是要尊重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133、三、魏晋玄学阶段(220年——419年)

134、第十,非命。就是不相信天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对比一下,儒家说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告诉人们要相信天命。在这一点上,墨家也是跟儒家对着干的。

135、(二)理学的衰落

136、这是“一个恰巧为•我所知的结果,因为我已经详细考察了全领域。”所有以上引文都摘自《历史哲学》的绪论。

137、我倒是建议先读《精神现象学》,马克思说过《精神现象学》就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现象学》和《哲学全书》的关系是通往真理的道路和真理的体系之间的关系,真理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现象学》是铺路性质的,尤其是这本书的序言.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猜你喜欢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