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出自唐·李贺《天上谣》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4、“鹅鹅鹅”的古诗一般指的是《咏鹅》,这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5、一年级的孩子古诗话来说其实是特别简单的,特别是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的作品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比如有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我们把白鹅画出来就可以了,还有悯农,我们花一个农民在锄地,然后有一个圆圆的太阳就可以了,作品其实凸显的效果很快也很直观,大多数孩子都能画出来。
6、继续给连绵的山峰涂上灰色,右上角的树叶涂绿色,小方框涂上黄色,基本的涂色就完成了。
7、曲项向天歌。
8、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9、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10、咏鹅的想象画面,就是按照诗中的情景描绘出一只白鹅正在水里浮着,伸长脖子游来游去。水呈现绿色。
11、红掌拨清波。
12、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13、衫作嫩鹅黄,容仪画相似。——出自唐·寒山《诗三百三首》
14、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的极为生动活泼。
15、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6、下面就可以涂色了,先给水面涂上蓝色,左右下角的小草涂上绿色,河岸的地面涂黄色,给鹅的嘴巴涂红色。
17、鹅,鹅,鹅,
18、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19、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出自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20、我的,的图画怎么画的,有我的图画应该是在一年级就学了语文的图画在一年级,孩子们都已经会画了,咏鹅的图画非常简单,孩子们都画一画,咏鹅的大概,老婆,然后再夸他的世界,再继续画咏鹅的图画非常简单,就是说话一直咏鹅的大概轮廓,然后再描写它的细节,就会画的很好,细节生动
21、首先在画面的左下角画上小草,在小草的右上方画上一只鹅,鹅的脖子是弯曲的,翅膀向上展开,身下画上波浪线。
22、原句出自于初唐诗人骆宾王《咏鹅》,原文如下:
23、山阴遇羽客,爱此好鹅宾。——出自唐·李白《王右军》
24、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25、接着在外围画上方形边框,并在左上角画上小方框,右上方画上连绵的山峰和树叶,右下角也画上小草。
26、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出自唐·李白《王右军》
27、白毛浮绿水,
28、第一句三个“鹅”字,是诗人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曲,弯曲。项,就是脖子。曲项,弯着脖子。歌,唱歌。这两句让人想象出,一个7岁的儿童在对鹅作诗,他指着鹅说:鹅,鹅,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鹅脖子长的特征,写出它欢叫时洋洋自得的神态。
29、最后,我们在方框中写上《咏鹅》古诗,漂亮的咏鹅古诗配画就完成了。
30、先画一个在水中游泳的天鹅,然后拿上水彩笔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