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唐代贺知章的《望人家桃李花》
2、《回乡偶书其二》的译文: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3、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4、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5、作品原文:
6、贺知章的十首古诗有:
7、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8、《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9、一、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táng·hèzhīzhāng《huíxiāngǒushū·qíyī》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ǎoxiǎolíjiālǎodàhuí,xiāngyīnwúgǎibìnmáoshuāi。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értóngxiāngjiànbùxiāngshí,xiàowènkècónghéchǔlái。
10、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11、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
12、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3、出自唐代贺知章的《相和歌辞·采莲曲》
14、【其二】
15、白话译文
16、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17、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18、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9、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唐禅社首乐章·顺和》
20、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21、唐代贺知章
22、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23、整体赏析
24、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5、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6、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咏柳》
27、《回乡偶书》不是杜甫写的哦,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28、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9、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0、《回乡偶书其一》的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1、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32、出自唐代贺知章的《题袁氏别业》
33、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34、【其一】
35、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36、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37、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38、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39、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40、“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一)》。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
41、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
42、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43、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44、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写得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4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46、出自唐代贺知章《春兴》
47、《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
48、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49、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
50、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51、少小离家思乡心切近乡情怯
52、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5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54、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55、出自唐代贺知章的《董孝子黯复仇》
56、《回乡偶书二首》
57、这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58、这两首诗是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59、白话译文:
60、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61、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62、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63、“客舍青青柳色新”出自王维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64、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65、回乡偶书二首
66、《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有名的是第一首。这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全诗如下:
67、《回乡偶书》古诗文有两篇,又叫《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是“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68、二、唐·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táng·hèzhīzhāng《huíxiāngǒushū·qíèr》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líbiéjiāxiāngsuìyuèduō,jìnláirénshìbànxiāomó。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wéiyǒuménqiánjìnghúshuǐ,chūnfēngbùgǎijiùshíbō。
69、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7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1、这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72、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73、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74、《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
75、.“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故乡的人和事都已经变化太多,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
76、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77、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句》
78、三、译文其一: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其二: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