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名句经典
1、有吹来寒意“西风”,还有行进迟缓的“瘦马”。瘦马上的人呢?是个离家在外,犹如到了天边的断肠人,是啊!“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元曲双璧是指元代作曲家和戏剧家马致远和张可久。
3、马致远,中国元代戏曲作家。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马致远青年时期追求功名,对“龙楼凤阁”抱有幻想。
4、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5、创作背景: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7、答: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鉴赏,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效此作而来,可见其对这首词的赞美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展现相同节日的不同情思。
8、张可久(约1270~约1350),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浙江庆元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1348年)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9、飞花令包括元曲,也包括唐诗、宋词等。
10、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在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此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11、马致远与张可久被誉为“元曲双璧”。
12、出自:《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原文:
13、《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将秋郊黄昏之景与羁旅之愁结合在一起写,是负有盛名的情景交融的佳作。
14、元曲双壁是马致远和张可久。
15、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韵》书中称这为“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书中誉为“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16、天净沙·秋思
17、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18、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荒凉古道上萧瑟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这一句接着又并列出三种景物,有伸向远方的“古道”。
19、在《天净沙·秋思》中描绘出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飘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曲的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枯藤缠绕的老树栖集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20、作者介绍:
21、张可久属元代散曲作家中清丽派的代表人物。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许光冶评价他的作品说:“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本书散曲之艺术特色是:一,讲究格律音韵;二,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典丽而和美;三,融合诗词作法入散曲,追求蕴藉,用典恰切,借成句、名句来增色,以达典雅。
22、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23、但仕途多舛,经历了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都未曾担任显赫官职,所以其政治抱负一直没能实现。
24、张可久、乔吉之二人过去被称为“元曲的曲中双璧”,目为清丽派的代表。
25、这句又写了三种景物,以“流水”为中心,流水之上架着小桥,流水之旁住着人家。荒凉、萧条与清肃、恬静作对比。
26、元代:马致远
2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8、扩展资料:
29、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30、张可久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有《小山乐府》。
元曲名句经典
31、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他们四人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下不同元曲流派的创作成就,所以后人尊称它们为“元曲四大家”,其中关汉卿更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32、《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3、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34、马致远和张可久是元曲双璧
35、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36、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辞官归隐了。其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
37、马致远与张可久被誉为“元曲双璧。
38、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1285年到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39、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40、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
41、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42、元曲双璧是马致远和张可久
43、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44、与马致远合称元曲双壁的是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
45、白朴,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等。
46、灯火喧三市,衣冠宴九宸,金吾不禁夜,公子早行春,梦断青山远,愁侵白发新,燕山今夕月,清影伴孤臣。
47、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
48、张可久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
4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0、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51、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