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释]
2、春风送暖入屠苏.
3、首先画出三位正在放鞭炮的小朋友,从左往右小孩依次越来越小,第一个小孩子拿着火种正在点鞭炮。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开始涂色了,我们先给三个小男孩涂上颜色,第一个男孩的衣服涂上红色和蓝色,第二个男孩涂上绿色和棕色,最后一个小朋友涂上粉色和蓝色。
6、用橙色、黄色、红色给漫天飞扬的纸屑上色,再给画面中剩下的其他没有颜色的图案填色。
7、宋·王安石
8、“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9、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10、最后在树枝上画上梅花,给上半部分的背景涂上浅黄色,下半部分的背景涂上浅蓝色,写上主题诗,好看的元日诗配画就完成啦!
11、在画面的底部画上鞭炮和小草,身后画上院墙和大门,在左上角画上树枝,树枝上挂满了灯笼。
1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3、爆竹声中一岁除,
14、《元日》是统编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
15、接着给鞭炮涂上红色,身后的大门涂上棕色,树枝上的灯笼涂上红色,瓦涂上蓝色。
16、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17、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18、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
19、宋:王安石
20、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21、在小孩的后方画上一道院墙和一根树枝,这里我们还要在院墙中间的大门上画出两个细长竖框,这里就是贴在大们上的对联,它的存在可以赋予画面更浓郁的新春气息。
22、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23、《元日》
24、[译诗、诗意]
25、给放爆竹小孩、院墙、地面上色,并添加小草和燃放爆竹产生的纸屑来丰富诗配画中的内容。
26、千门万户瞳瞳日,
27、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28、想要创作一幅《元日》的诗配画,我们就要先在画面的右下角画出一个捂住耳朵正在点爆竹的小孩,然后在画面的左上角画出一个方形的文字框。
29、小学三年级下册。
30、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31、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32、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33、《元日》是三年级的古诗。
34、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5、最后,在左上角的方形文字框中写下《元日》的具体诗文和它的作者,这样一幅元日诗配画就完成了。
36、总把新桃换旧符.
37、桃符是春联的前身。中国古代,人们在大门两侧悬挂/张贴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或纸,用于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