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非句子网:专注分享好词好句
位置: 欧非句子网 / 句子精选 / 文章内容

古代姓郑的名人汇总47句

2024-06-09 投稿作者:人心半遮面っ 点击:65

古代姓郑的名人

1、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2、郑延昌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出身荥阳郑氏北祖房,官至尚书左仆射。郑延昌生年不详,出自郑氏北祖房。近亲有唐僖宗年间拜为宰相的三重堂兄弟郑从谠。郑从谠的祖父郑余庆在唐德宗年间也为宰相。但郑延昌自己的祖辈却并不特别显赫,曾祖郑申官至金华尉,祖父郑则之官至骁卫兵曹参军,父郑猗官至抚州刺史。他至少有一兄郑允升和一弟郑延济。

3、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4、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5、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6、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说。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与晏婴、刘墉并称为“高密三贤”,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7、一、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8、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

9、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10、郑板桥(原名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朝学者、书画家、“扬州八怪”代表人物。

11、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郑板桥集》等。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2、郑众:郑吉之子,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13、二、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将领)

14、郑国,战国时期韩国卓越的水利专家,出生于韩国都城新郑(现在河南省新郑市)。成年后,郑国曾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后来被韩王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而郑国渠修建之后,关中成为天下粮仓,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虽然郑国作为间谍不成功,但是作为一名卓越的水利专家,治理水患,改变了关中农业区的面貌,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郑国渠和都江堰、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15、郑兴、郑众:河南开封人,系父子。

16、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

17、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

18、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

19、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20、三、郑光祖

21、郑买嗣(?—909年),汉人郑回七世孙,世为南诏清平官(即宰相)。郑买嗣曾为南诏重臣。乾宁四年(897年),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天复二年(902年),郑买嗣起兵杀死隆舜之子舜化贞及南诏王族八百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22、郑伯奇:电影剧作家、文艺理论家,左翼文学运动开创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女儿经》《到西北去》等。1895年6月11日出生于陕西长安,1979年1月25日去世。

23、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24、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25、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

26、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1-2]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27、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28、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29、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30、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古代姓郑的名人

31、郑成功(1624.08.28-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32、郑天寿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白面郎君,苏州人氏,银匠出身,原为清风山三寨主。他因救助宋江,大闹青州,而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七十四位,上应地异星,担任步军将校。征讨方腊时,郑天寿随卢俊义打宣州,被城头飞下的磨扇打死。后追封义节郎。

33、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34、郑桓公(?-前771年),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前806年―前771年在位。

35、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36、郑和,郑成功,郑吉,郑光祖,郑思肖,郑燮,郑信,郑买嗣,郑樵,郑注,郑玄,郑虔,郑羲,郑当时,郑畋。

37、有,白面郎君郑天寿

38、郑振铎、郑伯奇、郑毓秀、郑午昌、郑天挺、郑国鸿、郑文宝等。

39、郑谷(约851年~约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棠、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40、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41、郑振铎: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猫》《我们是少年》等。1898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8年10月17日去世。

42、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国。

43、历史上没有姓郑的皇帝,郑姓历史名人有郑玄、郑道昭、郑珣瑜、郑谷、郑成功。

44、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45、这个女人叫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在越教授以礼仪,习以歌舞。精通舞技,容貌堪比西施,与西施有"浣纱双姝"之称。和西式一起迷惑吴国国主,最终吴王夫差沉迷于酒色,被越国灭亡!

46、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有变故,祸患将至,于是迁徙其国民到东虢国和郐国之间。前771年,犬戎攻陷镐京,郑桓公与周幽王一同遇害,谥号桓,故称郑桓公。

47、郑光祖(1264年—?),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元代著名杂剧家、散曲家

阅读更多

>>相关标签内容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若相关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时,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中国法律法规和政府规范性文件,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相关链接。句子大全网对互联网版权绝对支持,净化网络版权环境。

4 条评论网友点评 登录后发表评论,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最新评论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