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1、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年轻人的好处是历史负担轻,如果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将会跳出当前风气左右的环境,反而可能会看得更清楚。
3、第三十章: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静心,我们很多人很心浮气躁,静不下心,读经典可以让人静心。
6、易解本章取自钱怡岳老子感悟。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名),其名非恒久之道(名)。取名之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之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
7、第二十六章:
8、年青时看任何类型的书籍,都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书可以告诉你一个未知的社会,未知的知识,起初都是好奇吸引,实际是年轻人的好习惯,摸索一切不知,积累知识,由最初好奇,到年龄增长阅历增多,会思考了,也就有一本书看多遍,每次都会有不同感受和解读,所谓成长。年青未免有抵抗不了的内容,沉缅于此,各国才有专门机构,严格的图书发行规定。只要公开发行的任何图书,只要看就是知识积累,就会有收益,就会在人生的阶段,对你有帮助,再不及也会在某个场合,某个聚会成为你聊天谈话的资本,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1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12、二十几岁完全可以看《道德经》,保持正确的心态最重要,用平常心看,别指望几遍就能看懂,跟聪明否没有关系,即然是学习必须有恭敬、谦虚的态度,《道德经》是一本大智慧的书,能真正懂了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认知和命运,也同时会改变身边人的命运,如果你相信有来生也同样会影响到你来生。怎样看好《道德经》?先读熟,不要刻意分别文字内容讲什么,毕竟是三千多年前书,用现代思想方式解释都不完全对,《道德经》本身是实践(体悟)出真理写出来的,靠理解不可能全懂,读懂多少是多少,不能猜,会把人带偏的,猜,可以作为参考用。读不懂的先放下,再读,用读懂的地方去试着理解读不懂的地方,再到生活中去体悟,反复多遍,功到自然成。打比方会明白为什么这么做:《道德经》讲的是陪伴每个人一生的智慧,不管你读没读《道德经》,懂不懂是个人的事。一棵小树长成大树得很多年,树叶春生秋落年年换新叶,树叶光合作用生成营养到树根,让树根长大长根系,然后从土里吸收营养水分让树干长粗,让枝叶长得更茂盛,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学习《道德经》同样如此,看几遍就懂不可能,我们的思想就是树叶,是聪明,无常,也是生命的一小部分,树根就是我们的智慧,生下就有,到死都在。好好珍惜这本千年不变的宝典!也是对自己的珍惜。
13、第十九章:
14、第二十九章:
15、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6、无名天地之始也。
17、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1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9、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固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0、《道德经》原文:
21、第三十一章:
22、有与虚无只送说法不同,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叫玄秘。玄而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23、第三十五章:
2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5、因此,《道德经》,若是感兴趣,早读为好,小孩读也不过分。开始不要去争取完全弄明白,只要读过就好!等有足够的社会生活经历后,回头看看,就看懂了!
26、第二十二章:
27、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8、一般称为“五千言”,约5000字,不同版本字数不同,但主体基本相同。
29、我就是二十几岁读的《道德经》。当时没看懂,只是喜欢。等我有几年社会经历了,突然和朋友的谈论中,出现一个灵感:“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概念可大可小,大至整个宇宙天地,小至一个人的生命。”那么,把《道德经》里的天地范围缩小到一个人身上。然后,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道德经》。现在通过实践,里面的道理都是正确的。
3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31、第三十九章:
32、第四十七章:
33、第三十四章:
3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5、第五十三章:
36、第三十三章:
37、现在我也在看,其实我们每个人所求不过三尺之地,管理好自己的欲望,你就是人生赢家。
38、第四十三章:
3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40、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1、道德经·第三章
42、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4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4、第四十九章:
45、通读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4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7、第三十二章:
4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9、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第十六章:
5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5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54、第四章:
55、第十章:
56、有,名万物之母也。
57、第十五章:
58、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59、第三十六章:
60、第四十二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6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趸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62、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巳。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3、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4、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5、可以的。
6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7、:《道德经》无论是经商,从政,从军,工作等等,《道德经》都能把核心的理论阐述出来。
68、第四十六章:
69、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72、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7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7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5、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和谐思想作了进一步拓展,在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之外,又多论及个人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国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构成了社会和谐理论的完整系统。
76、第三章:
77、第二种:
7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79、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煞人。夫乐煞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煞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0、读《道德经》神奇之处:
8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82、有名,万物之母也。
83、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8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5、第四十八章:
86、对于道德家的阅读,目前的风气给人一种误解,以为年轻人不能阅读,都是中年以后才开始去研究,结合他人的注解,反复思考,去体会才能增进。
87、第五十二章:
88、第二十五章:
89、第五十一章:
90、有名万物之母也。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91、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92、个人经验:《道德经》虽然只有几千字,但很深奥。
93、第四十五章:
9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95、第二章:
9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9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8、第十二章:
99、可以用言语描述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有了空间,才开始呈现出天地;有了根源,才开始孕育万物。所以,如果一个人经常保持宁静无欲的心态,就可以深入观察到天地万物的微妙之处;如果常存欲望,就只能看到天地万物表层的东西。空间与物质同时出现而有不同的称谓,它们都很神秘。那神秘又深远的极处,便是产生天地万物之所在。
100、我读它,一方面是想锻炼自己的吐字表达
101、第四十四章:
10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10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05、我之所以选择去朗读《道德经》,是因为它是道教的经典,也是因为它读起来朗朗顺口,
10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7、第八章:
108、中年人研究由于历史沉淀的负担,往往进入到玄境中,如何理解都是随人而异,甚至有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109、没坏处,只有好处。我的建议是想学好先学古文语法,这样理解起来效果更好。读道德经不能急,里面能量太大。一篇读懂,会用,一个人,一辈子受用不穷。甚至一章里的一句话看懂,知行合一,就福泽不浅了。道德经学好,你学啥都快,传统武术内家拳都是从道德经里来的,孙子兵法也是。道德经是万法之宗。
110、第二十三章:
111、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112、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13、得很神奇,在它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我烦躁的情绪,一次次地得到指引,而道德经里的中心是道法自然。
114、第十四章:
115、当然可以了,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种思想,无为而治。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老子写的应该是《德道经》,德在道前,做人先修德,再得道。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16、第十八章:
117、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18、第四十一章:
11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20、第二十七章: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121、朗诵慢是因为文章是较古的文言,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理解就感觉不通顺。其实,《道德经》是诗歌体的,是可以唱的,诵读更是没有问题。但因老子古音和现代读音有较大差距,很多韵押、韵协都已不成立,所以有些困难。
12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23、第十七章:
124、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25、第三十八章:
12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7、作为一个纯朗读的人来说,是懒得去理解它的,它的神奇之处在于,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会潜移默化,以一种很和谐、很自然、很舒适的方法,让你从心灵上,认同道法自然
128、道德经经常看是可以净化浮躁的心灵
129、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130、二十几岁看《道德经》有什么坏处?最大的坏处就是自以为是,走向镜像(反向)思维,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道德经》原名《老子》,被后人尊重名为《道德经》。应该先明白什么是《经》,打比方,地球仪上南北极连线叫经,树从树冠枝叶到土里根尖贯穿叫经,《经》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变的真理才叫经。
131、第四十章:
132、:增长智慧。智慧和知识不一样,智慧不需要学历,智慧不能灌输,智慧只能靠悟,靠反省,靠观察规律,读经典书籍等等才能增长智慧。
133、第二十八章:
134、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巳,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巳,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巳。
13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36、自叹攀登老子高大上的空间灵感,必须学到老用到老,永无止境...
137、第十三章:
138、道德经是人类起源历史的书籍,内涵天经地义的地球时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浑然天成演化历史文化。但是与中国教课书教学理论是对立的,一旦在高考中出现道德经的天地生成与人类起源说法,中国没有阅卷打分的教授专家,将会耽误上大学拿找工作的高文凭影响前途。所以建议上学年龄的年轻人还是别看道德经。
13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40、道德经,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顺其自然?这是道德经送我的最好的礼物。
141、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142、第六章:
143、第二十四章:
14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145、辩证地学习道德经可以净化心灵。
146、第五十四章:
147、无,名天地(万物)之始也。
148、任何年龄段的人看《道德经》都有好处与坏处之说。关健在于看的人有没有悟性,能不能契合老子的本意,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你做到了,恭喜你好处奥妙无穷,如果你是学生,那么学业上就会突飞猛进,如果你是科研工作者,那么科技上就会硕果累累。如果你是研究生命科学的,那么人类永生一定会实现。总之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对你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如果你没有悟性,偏离了老子的本意,害处也多的是。比如普通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失常,心里障碍,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后走向神学或者精神错乱等各种坏处。
149、第七章:
150、我现在做了一个老子新解系列,更适合年轻人阅读,从全新的角度去探索老子的本意,由于是抛弃了原来的历史问题,结合现代科学,所以更容易让了解现代科学又没有“思想负担”的年轻人阅读,只要您喜欢研究道德经,不要以为是很玄的事情,这是来自于当今大多数人的理解产生的误解。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151、所以通常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
152、第十一章:
153、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154、无名,天地之始也。
15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156、随着自己年龄增长,又喜坐禅,方能略有体会,仍一知半解。
157、第一章:
158、能力当我坚持朗读道德经时,我发现,我开始接受自己的缺点,道德经,让我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再紧张,觉得心里很踏实。
159、过去我借鉴字典学,无奈似懂非懂。
160、第五十章:
161、理解不了,就有可能怀疑自己的智力,情商。自己的遗传不好。自己不够聪明等等。所以还是五十左右研究《道德经》为好。孔子是六十岁左右开始研究《易经》。他认为要是能早点研究《易经》可能会有较好的心得体会。有好的收获。其实“四书”也好,“五经”也罢,读古书,尤其是较早经学方面的书,还是年纪大一点学。
162、第九章:
163、虽然我只是,在朗读它,它似乎有种力量,很自然,很舒适、让我的心灵受到净化,它真的
16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6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6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67、第一种:
168、第五章:
169、《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著,全书共五千言,是道家最主要的典籍,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来说,理解起《道德经》是有相当的难度的,《道德经》原文本来就是文言文,对于不熟悉文言文的人来说,你肯定要借助于翻译、解释,直接看翻译好的白话文不失为一种最快的方法。但《道德经》本身版本众多,各个版本的解释也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所以读《道德经》的第一个害处是误读。
170、第五十七章:
171、春秋时期·老子
172、第五十六章:
173、第二十章:
174、第二十一章:
175、第五十五章:
176、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177、第三十七章:
178、一般认为老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与道合一或“同于道”,然而道是最高的和谐体,因而归根结底老子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是“和”或和谐。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是和谐哲学。
179、译文:道(名)可说,但不是通常的道(名)。可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可以说他有,因他是万物的母亲。
18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儡儡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诵读
181、道德经里很多地方让我们不去在意太多,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