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的什么意思
1、【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举一反三[jǔyīfǎnsān]
3、反:类推。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4、举一反三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5、举一反三是指以一个例子或事实为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推理,得出多种结论,这就是“举一反三”的含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优点是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这个例子可以举一反三,将其推广到其他类似境况,比如,无论何时都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放弃;承受压力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发脾气;遇到挫折时要坚持不懈,不要放弃。
7、反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
8、它强调了从一个例子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原理,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记忆该例子本身。举一反三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问题、改善工作效率,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9、“举一反三”的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该成语构词方式是联合式;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
10、比如,有一个小孩受到恶意欺负,他的父母告诉他要勇敢面对,不要让恶意把他击垮。
11、举一反三典故: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12、举一反三意思: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举一反三读音:jǔyīfǎnsān。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举一反三”谓触类旁通。《北堂书钞》卷九八引《蔡邕别传》:“邕与李则游学鄙土,时在弱冠,始共读《左氏传》,通敏兼人,举一反三。”
13、举一反三:反:类推,推及,推论。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
14、近义词:融会贯通
15、造句1、由此可举一反三,拓展我们的视野。
16、孔子的弟子很喜欢围在孔子的周围向他请教为人、为政、为学等问题。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围坐在一起讨论为学的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却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17、意思是指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8、【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19、举一反三:反:类推,推及,推论。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于推论,能触类旁通,善于学习,能够由此知彼。举一反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ǔyīfǎnsān。出处《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近义词: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闻一知十。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扩展资料:举一反三典故孔子曾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要可以灵活地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
20、另外,举一反三也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见解,激发新的思想。
21、“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从一个例子中得到三个普遍原理,并用这三个原理推广到其他类似的情况。
22、相当于以此类推,当某个人醒悟了或领悟了,能够从一点到面看清问题。三形容很多的意思
23、工地里用语举一反三的意思就是学会用这个方法来操作下一个。
24、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5、举一反三在任何领域,任何场面都可以适用的,要学会学以致用。